Notice: iconv(): Detected an illegal character in input string in D:\wwwroot\biquzishiying_zhanqun\www.llczs.com\web\inc\function.php on line 612
第二十章大清洗(5/6)_流血的仕途:李斯与秦帝国(下册)_架空_聚小说

聚小说

字:
关灯 护眼
聚小说 > 流血的仕途:李斯与秦帝国(下册) > 第二十章大清洗(5/6)

第二十章大清洗(5/6)

梁自尽。

又有公子将闾兄弟,被囚于内宫,议其罪独后。胡亥遣使者传旨公子将闾,道:“公子不臣,罪当死,吏致法焉。”

公子将闾不服,大怒道:“阙廷之礼,吾未尝敢不从宾赞也;廊庙之位,吾未尝敢失节也;受命应对,吾未尝敢失辞也。何谓不臣?愿闻罪而死。”

使者答道:“臣不得与谋,奉书从事而已。”

公子将闾计无所出,仰天大呼天者三,道:“天乎!吾无罪!”兄弟三人相拥流涕,拔剑自杀。

到此时为止,嬴政的十八个儿子,公子扶苏自裁,另有十二位公子戮死于咸阳,公子高悬梁,公子将闾等兄弟三人自杀,这样算下来,死得就只剩下胡亥这一棵独苗了。倘若嬴政地下有知,不知当对此情此景作何感想。他是否会后悔自己统一了天下,害得儿子们没有了避难的地方?他是否会后悔自己推行郡县,不封子弟,害得儿子们完全丧失了自卫能力,如同待宰的羔羊?

这一番杀戮下来,非但宗室振恐,群臣更是人人自危,以夫人主之子,骨肉之亲,犹杀之不惜,而况人臣乎?

第六节自神之术

赵高是苦孩子出身,他从一个生在隐宫里的阉童,最终摆脱了终生贫贱的宿命,直到如今身居帝国郎中令的高位,这一路爬来,其中的艰辛困苦、血泪屈辱,自然可想而知。也亏得赵高记性好,有多少人曾经欺凌过他,有多少人曾经践踏过他,他全都记得清清楚楚,发誓必有报复的一天,让他们为了当时那一点短暂的快感,付出最最惨重的代价。

太监也是人!

贱人也是人!

如今的赵高,连蒙氏兄弟都能摆平,更何况是其它那些二三流乃至不入流的角色。赵高之复仇,不限于仇人一身,而是破其家,灭其族,连根铲除而后快。如此极端的复仇之举,自然为国法所不容,倘有大臣在胡亥面前就此弹劾,告赵高的状,人证物证俱在,赵高怕也是无法掩饰过去。

赵高有鉴于此,未雨绸缪,说二世道:“天子所以贵者,但以闻声,群臣莫得见其面,故号曰‘朕’。且陛下富于春秋,未必尽通诸事,今坐朝廷,谴举有不当者,则见短于大臣,非所以示神明于天下也。且陛下深居禁中,与臣及侍中习法者待事,事来有以揆之。如此则大臣不敢奏疑事,天下称圣主矣。”

胡亥一听,有道理,于是从此不坐朝廷,不见大臣,常日深居宫中。赵高常侍中用事,事皆决于赵高。

赵高为了自保,献计胡亥,从而成功地将胡亥和大臣隔绝起来,君不见臣,臣也不得见君。这招固然阴险,却也并不是赵高凭空想出来的,而是其来有自,源远流长。

赵高之计,即韩非所极力提倡的帝王自神之术。在《韩非子》一书中,韩非对此论述甚详:“人主之道,静退以为宝”;“人主不掩其情,不匿其端,而使人臣有缘以侵其主”;“明君虚静以待,令名自命也,令事自定也”;“明主其务在周密,是以喜见则德偿,怒见则威分,故明主之言,隔塞而不通,周密而不见”

在嬴政的有意树立下,韩非已经成为帝国的理论权威。胡亥少时学习法律决狱,便是以《韩非子》为教材。正因为胡亥熟读韩非之书,所以当赵高提出此计,他才会欣然采纳,信而不疑。

主张君主不宜和臣下太过亲密,而是要深自隐藏,保持神秘,持此论者,实则远不止韩非一人。

孔子道“故政者,君之所以藏身也。”

鬼谷子道“圣人之制道,在隐与匿。”

【1】【2】【3】【4】【5】【6】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日常偷渡失败空赋倾城色(NP)风吹不进(1V2)失败者(np)星际入侵(np)魔头的命根 (双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