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金使漫天要价,王庶可以着地还钱,条件可以往下压一压,所以宋高宗想得挺好,赵鼎、秦桧、王庶仨人去跟金使在馆驿里谈判,赵鼎和秦桧是相国,赵鼎就是宰相,秦桧是参知政事,相当于副相,王庶枢密副使,地位最低,而且有的时候讲,杀敌秀才纸上兵,秀才杀敌,纸上谈兵,王庶真到了那种场合,他应该不是胆怯,他是跟看不起赌气还是怎么着,一言不发,就听秦桧跟金使一问一答,估计他是,我懒得理你们,我跟夷狄的使臣一问一答伤身份,你提的条件我什么都不想接受,你要我称臣我不干,你让我给岁币我不想给,我什么都不想接受,我跟你没得谈,不是说双方有一个交集,然后就是多少的问题,称臣咱别称了,称侄儿行吗?50万两匹多点,30万行吗?不是这概念,我根本就不想,不想跟你谈,所以王庶一言不发,就听秦桧跟金使一问一答,一问一答,最后这事就敲定了,金归还河南陕西之地,归还太上皇、显肃皇后的梓宫,然后宋向金称臣,跪受诏书,然后每年给50万两匹,还有一条就是说,宋高宗一定要跪接这个诏书,那么这事等于定下来了,定下来之后皇帝已经同意了,没有什么挽回的余地了,如果要挽回,就是在一件事上争面子了,就是皇帝绝不能跪接金使的诏书,这太丢人了,如果皇帝跪接了金使的诏书的话,那么皇帝是金的奴才,是金的臣子,我们这些做臣子的怎么办?我们成奴下奴了,我们变成奴才的奴才了,那以后如果我们出使金国,我们见了金国皇帝又待如何?那没法办了,这事我们去了之后,皇上跪着我们怎么办?出使金廷我们会怎么办?太屈辱了,所以绝对不能允许皇上跪接金使诏书,所以大臣们这回矛头一致了,既然称臣免不了了,既然50万两匹免不了了,那咱就最后争点面子,你绝不能跪,三番两次地给皇帝上疏,在午朝门集合、请愿,然后闯宫,搞得宋高宗不胜其烦。
宋金谈判已定,对于金国人提出的议和条件宋高宗也统统接受了,他甚至愿意跪接金国诏书,但是南宋群臣们反对激烈,纷纷上疏请愿,力劝宋高宗坚决不能下跪,那么对于群臣的劝谏,宋高宗会怎么回应呢?
最后高宗皇帝冷冷地说出这么一句话来,高宗皇帝讲“士大夫但为身谋,向使在明州时,朕虽百拜而不复问矣”——《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士大夫但为身谋,你们就为自己打算,向使在明州时,假如当年我在明州,金国人追他,完颜兀术搜山检海捉赵构,追到明州,皇上没地儿跑,就驾船出海了,假如我是在明州的时候,如果被金国人逮着了的话,那我就是一百次磕头下跪,你们也不会问的,现在咱们安定下来了,咱们有点实力了,你们腰杆硬了,站着说话不腰疼,你们不让拜,不拜也可以啊,那你们说这件事怎么办?你们去把这件事给解决了,咱们不要他的地儿,不称臣,不给钱,直捣黄龙,捣一个试试,所以你们“但为身谋”皇上觉得你们这些读书人空言误国,你们就会坐在那儿谈些风月的事情,根本就治国无方,治国无策,你说不拜、不磕头、不称臣,怎么办?你拿出具体措施来,皇上话说到这么狠了,皇上心里隐痛又被勾起来了,你们没拿我当正统啊,你们认为正统是谁?是我爸是我哥,是北国坐井观天那爷俩儿,那俩是正统,所以我被逮着,你们不会心疼,现在我做了皇帝了,我这个位子坐稳了,我向金朝下拜你们不干了,我爸跟我哥在北国有一天不下跪的吗?从来都没站起来过,怎么整天收复中原,迎回二圣,怎么整天你们说这个,那你不觉得他们屈辱,我这苦心经营半壁河山,为了国家的利益我下个跪,拜一下,意思一下,糊弄走金人不就完了,他一走咱关上门,照样称孤道寡,谁理他啊,这都不可以,高宗皇帝生气,非常生气,以后大臣不见了,再提这件事,对不起,没空接见,后来这大臣一看,皇上急了,这事怎么办?不好整了,这事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