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法很难被当前这些诸侯所接受!其实这也难怪,一种新制度取代一种旧制度。无论古今中外,通常都是通过武力实现的…唉,真是不见棺材为落泪!如果没有一个恰当政体随时缓解国内阶级矛盾,难道每次外族入侵每次都可以像现在这样被侥幸打败吗?于是换一种方式问道:“那么各位觉得谁有能力一统天下?并且永远保证统一地天下中不会出现陈胜吴广,或赤眉、黄巾之乱?只要自认有这个实力,不妨大胆直言!”
这一下倒是把众人问住了,其实若论实力,眼下杨华算个人物了。如果还有谁自称有实力。说不定会首当其冲…
倒是孙权笑道:“眼下谁也没有这个实力,我看不如借此机会,签定一个盟约,各安其地,休养生息,免得中原纷争。却被外侮所乘!等将来谁觉得有这个能力了,那时再打也不迟!”他这个说法,貌似公允,其实对他自己偏安一隅最为有利,同时也约束了杨华和冯菁进一步乘势扩张。
“有道理!”蒙面国师(曹操)首先赞同。因为如果不签盟约,他的北魏地盘将首先有遭到蚕食之虞。自从赤壁之败和以后的几场纷争之后,他已觉得自己一统天下力有不逮,此时急于找到拜火教传说的无敌力量。到了那时,还怕天下不唾手可得么?
接着曹植、诸葛亮等也纷纷赞同,当然。他们各有各的心机。
杨华原本希望建立一个联合政府和一种制度。一劳永逸地解决华夏民族今后的几场大危机,但却只能签个盟约。等于什么也没做。心中叹道,正应了那句话:“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既然如此,我也就不必看戏落泪,多余替古人担忧了!我聊尽一份心力,其余不去多管它了,就让我们继续周旋一番吧!好在倭寇大军已被击退,狗奴王也被消灭,历史进程既然难以提前,就由它去吧…
于是,借此机会各方签立了一个华夏区域和平协议。其实大家都知道,这类协议,一旦各方力量对比被打破之后必然失效,但这时候他们都想争取时间以求发展,显然还有互不服气以便一较短长的心理。杨华则趁机加入了各民族平等地条款,以便博得归他治下的一些少数民族的好感。
这时辽东无战事,联军中其他各势力地军队纷纷撤回。只有杨华和冯菁地本部军队驻留此地不去,实际意味着对它的占领。这里在鲜卑入侵后就与魏国断了联系,实际上成了东部鲜卑地领地。鲜卑原本位于更北的兴安岭一带,辽东刚领占了不久,就又丢给了倭寇,因此杨华夺回之后也就不还给任何人了,并且还建议为了两方永久地双边关系,请拓拔力微加入西夏联邦。这其实是半劝诱半胁迫的性质,因为拓拔力微眼下已经没有实力了,为了维持他对大鲜卑的正统地位,他正在进退两难呢。拓拔力微当然不会轻易就范,眼下有了和平协议,他一时不怕杨华冯菁以武力相向,于是便开出条件,还在讨价还价之中。
杨华倒也不急,他致力于整顿内部,以便做出个样子来给各路诸侯看看。他此时疆域不小,领有关中和汉中、荆北,又横跨西域和漠南,直至辽东。这么广大的地域,正好适于通商。后世“无商不富”的概念已深深刻在他脑海之中。只有富了,才能有实力建立高档次的军队。
他为了更好地通商,下令拿出商业所得地一部份用来修整道路。在这个时代,修桥铺路是“积德”的事情,因此杨华在这方面也博得了好名声。
经商本就会在各民族之间频繁走动,因此他特地强调了各民族间的平等关系。同时,在本民族内部整顿吏制,平抑豪强,使民众安居乐业。
杨华在这期间与光明北史云姬时常往来,听取她这个“掌握一部份历史的人”对于自己施政的见解。当然,杨华以为打垮狗奴国王之后“时空病毒”的影响已经在历史上消失,但奇怪的是光明北史云姬并没有劝他赶快返回现代。杨华沾沾自喜地以为,云姬定是有情于自己,恋恋不舍了…
云姬随着“阅历”的丰富,也让人倍觉温婉可人。每当杨华接近她的芳香yu体,忍不住对她进行某些触碰,甚至“寻幽探胜”的时候,她都会收起电光,靠在他身边默默享受,使得杨华飘飘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