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明白此节,韩敌猎顿时略觉尴尬,轻咳了一声,又说:“还有一事,或是末将杞人忧天,只恐宋人虽然今岁同意议和,缓过气来,便要兴兵报复。”
“然若是为了大辽计,我等便还当冒一冒险。”韩拖古烈断然说:“我可设法,去试探一下南朝君臣,
真相!只是如此一来,万一南朝果真是假议和,吾等很可能会被南朝扣押,沦为阶下之囚。虽然我以为有石越在,我等亦不必过于担心。只是这仍有极大的风险,石越虽然威望颇
,可在南朝,便是皇帝亦不能说一不二。变数仍然是有的。”
“那大林牙之意?”萧继忠倾了倾,问
。
却见韩敌猎沉默了一会,才抬望向韩拖古烈,说
:“若我等果然在此沦为阶下囚,南朝只怕亦很碓守住
他说完,望着二人,却见萧继忠犹疑的望了韩敌猎一。他知
萧继忠
阶下囚已经有些日
了,自然不想再在汴京继续被囚禁,只是此事他虽然不乐意,却总是不便反对,因此这件事情,韩敌猎的意见,便至关重要。韩拖古烈虽然可以独断专行,可是这等大事,他仍是希望能上下一心,方能免生他变。
“那是另一节了。”韩拖古烈不曾回答,萧继忠已经笑着回:“和议也好,战争也罢,说到底,仍是要实力说话的。我大辽既然无力灭了南朝,那它迟早有一日,总是要缓过气的。若我们没有实力,亡国亦是活该。否则,又何惧他报复?只不过自取其辱而已。韩侯可能一时没想明白——皇上同意议和,那便是皇上认为我大辽没有把握一
吞掉王厚;南朝同意议和,说白了,亦不过是他们亦无战而胜之的把握。”
韩拖古烈却不知韩敌猎心里面在想些什么,见他不再说话,以为他是接受了自己的看法,又继续说
:“故此若从此事看来,和议之望,仍未全然断绝。不过…”他沉
了一会,方才又说
:“不过,南朝石越,貌似忠厚,表面上观他行事,总是光明正大,不肯去使
谋诡计。然我在南朝亦颇有些时日,知
此人有时狡诈似狐。他宣台的谟臣,如折可适、游师雄辈,皆是南朝智谋之士。尤其他幕府之中,还有一个潘照临潘潜光,智术绝人。虽说此人如今已不在石越幕中,然这等事,外人又如何能知真假?因此,这一切若是石越的诡计,亦是说不准的事!”
韩敌猎听着韩拖古烈说这番话来,气度雍容,掷地有声,不免大
意料。他一向追随其父在军中,虽然天
聪明,可这等政略策谋,却毕竟极为陌生。以往他只
韩拖古烈是个文臣,使宋已久,故此不愿意与宋朝
恶。但他这次随韩拖古烈南下,一路之上,路过许多宋军驻地,见到宋军都是行伍严整,纪律井然,而且人
众多、兵甲
利;至于所过州县,虽逢战争,到
都是逃难的
民,可是城市之内,仍是秩序井然,市面繁华,由南方运来的各
资,更是堆集如山;而宋朝的官员到
搭棚设帐,救济灾民,与他们打
的官员,个个都显得十分
明能
…这些最直观的
受,令韩敌猎
颇
。特别是他与南朝的拱圣军、骁胜军皆
过手,虽皆取胜,但对于宋军的战斗力,亦颇为忌惮。平常与同僚议论,总觉得大约这便宋军最
锐的禁军,余者皆不足
。然而这次南下之时,路过永静、冀州,所见宋军,看起来竟然丝毫不逊
于拱圣、骁胜二军,这给他心理上的冲击,实是远过旁人。他早已经开始在心里面怀疑耶律信发动这场战争的正确
,只是对韩拖古烈这些主张与宋朝通好的人,仍然有“未见其是”的
觉。直到此刻,听到韩拖古烈与萧继忠的议论,韩敌猎颇有茅
顿开之
。他本是十分聪明的人,只是因为年纪尚小,又恪于成长环境所限,如韩拖古烈与萧继忠所说的,虽非什么
的大
理,可他却也的确从未如此考虑过。不过此时他却是一
即透,举一反三,于许多事情,他亦看到更加透彻。又听到韩拖古烈的这一番话语,至此方觉面前的这个男人,实是称得上大辽的奇男
,非寻常文官可比。
“萧将军说得极是。”韩拖古烈接来话,缓缓说:“天底下所有的和议、盟誓,皆是建立在实力均衡之上的。若我大辽主暗臣佞、政事不修、甲兵不治,一纸誓书,尚不及一张草纸。南朝若如此不智,妄想兴兵报复,那便再打一仗,他们便会心甘情愿的接受和议。”
萧继忠与韩敌猎皆听他言外之意,一同问
:“若不为我等
家
命考虑呢?”
在其他条款上谈拢,不损失大辽的实质利益,韩拖古烈等人,只怕正是要借宋朝之力,将耶律信赶下北枢密使的宝座。因此这一条,在韩拖古烈等人看来,本便算不得什么阻碍。
“此正是我要与二君商议的——若是为了我等家
命考虑,我等便应该辞了南朝朝廷,速速归国。这亦算不得有辱使命,毕竟如今看来,说南朝非真心议和,当有七八成的把握。最起码,南朝国内仍有争议。便是南朝皇帝,从我这些天的所见所闻中,亦可知他是不愿意议和的。有这许多掣肘,纵使石越是真心议和,变数恐怕也不会太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