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二桂猛的一惊,问道:‘二老爷,究竟是怎么回事呀?我们一向做的都很隐秘,应该是不会露馅的呀!’
‘我也只是一种感觉而已,刚才他提醒我别与你走的太近,说他迟早有一日是要将你赶出连城的。’
李二桂早已成了丧家之犬,千里逃窜方才来到此地觅得片刻安歇,又谋划了许久,图的就是东山再起,一把将自己失去的一切悉数给夺回来。没料到事情还停留在计划阶段,竟然就要夭折,他怎肯就此俯首认输,不停在鲁隘耳边唆调让他痛下决心。
扁阴转瞬即逝,一晃眼又是数月之后,话说文定兄弟度过连城土司那道难关之后,便向鲁智土司辞行,而后又陆续在青海高原上走访了好些土司,这里面既有与兴盛和交情匪浅的叶土司,也有不大与他们往来的各家土司,一趟下来真可谓是收获不小。
不过也从那些土司处听到了一件与他们颇有关联之事,原来文定兄弟离开连城不久,那里就发生了内乱,鲁家的二老爷鲁隘率领着自己的随从发动叛乱,在连城土司外出途中对其下毒手。
不曾想连城土司对此早有防备,非但是毫厘未伤,还将他们这伙叛逆连根拔起。鲁隘仅带着李二桂与几名亲信仓皇逃出连城,至今下落不明。
据文定上次观察,那连城土司表面虽是无甚出奇,实则却是一名深藏不露的智者,而他那二弟为人莽撞,如何是其对手。
虽然不曾亲眼见到,文定也能料到所谓遇险定是鲁智故意露出破绽,让他那弟弟自以为机遇难得,将自己蓄藏的实力一朝尽出,才会有此连根拔起的胜果。
文定甚至能够想像,他那位亲戚于这场争斗之中扮演了何等角色。
其实,在某些方面,文定也是十分佩服李二桂其人,不论是何种不利的情况之下,他都能寻觅出机会,在极短的时间内风生水起,若是能运用得当,必能有番作为。
奈何他也因为起步时的便捷,以至执迷于旁门左道,不愿正正经经的经商。表面上似乎比别人都聪明,殊不知正是这小聪明使得自己颠沛流离,一事无成。
是以文定对他更多的是惋惜,若是儿时能读书识字怡养性情,说不定他李二桂会成为一个大人物,至少不会好像如今这般,纵使机关算尽也只落得徒劳奔波。
整件事对他们兴盛和来说,倒也是有利无害,想那鲁隘与李二桂二人均对他们怀有敌意,只要有他们在,指不定会给两家的合作带来何等隐患。现下隐患已除,日后这条路上的买卖便更加安稳了。
俗话说打仗亲兄弟,上阵父子兵。
文定兄弟二人,一在大理坐镇主持大局,一在草原各处奔波开拓业务,一内一外将兴盛和搞的红火异常,叫这青海、甘肃、云贵几省的商人对他们无不是刮目相看。
特别是在鲁智土司、叶土司等当地权贵的支持下,兴盛和的业绩蒸蒸日上,当真叫那些常年混迹于此的老商人们不由得感叹后生可畏。
一日,道定率领着兴盛和的马队行走于甘肃境内,正要将一批货物运往永泰龟城。原本文定与连城土司有过协议,兴盛和的货物进入甘肃后便会由其家人兵卒打点,道定他们是不能进入甘肃腹地的。
奈何这一段日子朝廷对反叛土司用兵,将连城土司家的兵卒抽调不少,鲁智暂时无暇顾及买卖的事,只好让道定自行将货物运往龟城。
这一趟货物出奇的多,光是马就有不下一百五十匹,队伍中或是人背,或是马驮,好不壮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