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能鼓舞士气,挽回败局,然而,在这个时候,他所做的也不过是一些无用之功罢了!
不一会,他的帅旗就被唐军砍倒,他的脑袋也成为了唐军某个无名小卒的邀功之物。
这一场战役,李秀宁在浩州刘弘基部的配合下,袭斩护运粮饷的刘武周部将黄子英,占领张难堡,彻底截断了汾水东侧的宋金刚军粮道。
就在这个消息传到唐军大营之前,宋金刚已经知晓了这个对他来说如同晴天霹雳的坏消息,他知道,在目前地这种情况下,战局已经无法逆转,他唯一的生路就是退兵,在弹尽粮绝之前退兵,保住手里的这十来万大军,退守晋阳,如此方有力挽狂澜的机会。
然而,他也知道,在这种情况下,李世民是断不能让他全身而退的。
果然,李世民虽然率领大军向他进逼而来,当他率领大军出营迎接李世民的挑战时,李世民的主力部队却避而不战,只是派出少量精骑袭扰他的阵脚,一旦他退走,就强冲上来挑衅,耀武扬威,得意非凡,一旦他派兵转身作战时,那小股精骑又远遁而去,不追击也就罢了,一旦追击,就会落入唐军圈套,被唐军地主力部队设伏吃下,种种情况,让他烦躁不已,就像当初在河北战败被高畅追击一般,那种失败的感觉一旦袭上心来,也就很难驱散了。
不过,无论如何,战局已经无法逆转,唯一的生路只有撤退一途,毕竟,现在军中尚有一些粮草支撑,一旦粮尽,这十来万精锐大军,恐怕一夜之间就作鸟兽散了。于是,宋金刚派出小股部队断后,抵御唐军的攻击,自己则率领主力急速北撤,希望能摆脱唐军主力的追击。
然而,李世民虽然年纪尚轻,却也是征战多年地沙场老将了,对于战争地局势有着极其敏锐的嗅觉,宋金刚为了脱身,使出了不少花招。却一一被李世民识破,见招化招,让宋金刚苦不堪言。
几天前,宋金刚让部下骁将寻相率领本部人马北上,埋伏在临汾郡北面,汾水东岸地一个山谷中,想引得唐军出战。然后在交锋之际,寻相再率军从侧翼袭击唐军。
到了如今这个局面,这个计谋也就无法用上了,只不过,从另一方面来说,宋金刚之前布下地这颗棋子却另有妙用。
在撤退途中,宋金刚派人向寻相下令,让其率军断后,为主力的撤退赢得时间。毕竟,李世民率军一直在后步步进逼,要想将所有部众安全地带回晋阳,是一件根本不可能做到的事情,必须舍弃一部,才能保住一部。
一直以来,宋金刚还能掌控部队,使得大军的撤离井井有条,没有给李世民可乘之机。虽然,不断有断后的队伍被唐军围歼,定杨军的主力却并未受到什么损伤,只不过,宋金刚也知道,现在全靠自己以往的威信在维持,军中虽然缺粮,士兵们总地说来还能一日一膳,然而,如果一直这样下去。恐怕还没有返回晋阳,军中的粮草就会消耗干净,到时候就算他是神人下凡,也无力回天了。
但是,如果加快行军的速度,在唐军的尾随追击下,难免会露出破绽,一旦被李世民抓住机会。那个时候,这十万大军也无法保存。
现在,宋金刚就像是一个夜归的旅人,正在荒原中独行,李世民则像是一头饿狼在他身后紧紧跟随。让他容不得有半点懈怠。他知道,一旦让李世民这头饿狼抓住机会。自己就会被其撕得粉身碎骨。
寻相对宋金刚来说就是一根救命稻草,毕竟,唐军对寻相的动向并不清楚,因此,离开临汾郡郡城之后,宋金刚的大军突然加快了行军的速度。
李世民就在唐军的先头部队中,这只部队以轻骑为主,采用地是草原胡人的狼群战术,为了抓住定杨军的破绽,能够快速地下达命令,李世民这才身先士卒,在秦叔宝,程咬金等将领的相伴下,一直紧跟宋金刚。
当宋金刚突然加快行军速度之后,阵型自然会变得散乱,一直以来,宋金刚的队形都保存得很好,非常有条理,深得兵法之道,突然之间出现这样的错误,李世民不禁陷入了沉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