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9章 抗议
由于邵氏影业整ti地落入了我的手里,所以现在德宝电影公司的办公地。并不是历史上清水湾dao的邵氏影城。潘迪生特地租用了九龙弥敦dao旺角广场附近一栋十二层高的大楼,德宝公司的各个bu门,都安排在这里。
“抱歉,你们没有提前预约,所以我们不会让你们进去。”大楼前面。几个保安拦住了我们一行。
莲娜自觉地走了出去,冲着那几个保安礼貌地点了点tou“那好,请你们上去通报一声。就说我们东方之珠电影公司的老板谢少龙前来拜访。我想作为同行,你们的高层。也希望和我们进行必要地jiaoliu,以此来相互促进吧?”
一干保安脸上都lou出色迷迷的神色,不过。他们可一点儿也没有通rong的意思,为首的一个保安dao:“呵呵,这位小姑娘真可爱,照理说我应该通通情面。可是,你们是东方之珠电影公司的人。那绝对不行了。你们电影公司把原本应该属于我们德宝地邵氏影业抢走了,让我们公司拍摄的电影没有自己的院线。只能选择在新艺城和嘉禾公司的强档影片地间隙进行放映,所有人肚子里都憋着一gu火。”
“是啊,如果不是我们潘老板打通关节,要在香港组建第四条电影院线,说不一定我们这些人就要面临失业的危险了。”另一个保安发牢saodao。
言者无心,听着有意,这个保安无意识地一句话。却让我面色大变。
香港出现第四条院线。原来应该是1988年的事情。
那一年,原是雷觉坤金公主院线合伙人shen份地陈荣美、冯秉仲,眼见港片市dao正旺(外埠票房远远超过香港本土收益),东南亚、台湾、韩国等地都愿意投资港片赚取更大利run。但因当时三大院线主宰香港电影业,外资虽然偶尔也能投拍港片,却无法获得院线黄金档期及当红影星主演。
有鉴于此,陈、冯二人决定另组独立于三大院线之外的新宝,专门充当外资和本港独立制片公司地“中介人”大家合伙开戏,拍出来地电影不仅可以在新宝院线上映,外方投资还可以带回本土市场继续盈利。
原本说来,新宝院线的成立应该是好事一桩。仅1988年。港产电影发行数量就激增到110多bu,比1987年多出30bu。自此,香港影人所谓的赚钱地“黄金时代”便轰轰烈烈的开始了“刘十三”、“郑九组”(意即刘德华一年拍13bu电影,郑裕玲同时跨九个剧组拍戏)等戏称亦相继传出。事实上。莫说刘德华、郑裕玲、钟楚红、张曼玉这些影星,当年连幕后摄影、武指、灯光、daoju都shen兼三四组戏。大家赚钱赚到疯。
客观而言。多了一条新院线,对片源的需求自然水涨船高,票房总额也会大幅增chang。如此zhongzhong尽guan看似皆大欢喜,实际却是隐患严重。
首先,随着低成本小制作(包拈之前排不上期地劣片)开始有机会在影院公映,导致滥拍现象愈发严重。
其次,本土观众地消费力跟不上产港片产量猛增的步伐。港片年产量已超过200bu,但观众进影院人次却比1988年减少1900万人次。
再者,由于院线增多、外资充裕。正好促使香港的独立制片公司宣布“独立”不必再zuo依附于三大院线的“卫星公司”chang此以往。三大院线逐渐“人心涣散”譬如嘉禾旗下的洪金宝、许冠文公司先后转投“新宝”;金公主支持地新艺城老板黄百鸣、麦嘉相继跑出来与新宝院线合作《合家欢》及《瘦虎fei龙》。至于徐克、麦当雄的制片公司更是如鱼得水,独立于三大院线之外,从容借助不同投资方摄制电影。
这样一来,三大院线逐渐丧失在香港影市“呼风唤雨”的地位。至1993年,香港影市出现嘉乐(嘉禾旗下院线)、金声、新宝、永高、东方(黄百鸣成立)五大华语院线混战局面,看似热闹,实则积弱。早已不复香港影业经济支zhu的龙tou地位。
反观取代香港院线成为当时港片主要投资者的,居然是来自台湾地八大片商!客观而言,之所以出现台湾片商在香港反客为主地形势。除了新宝冲破三大院线封锁,充当“引狼入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