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知道这诏书的猫腻。于是他们就和桓豁一起,闭城自守,静观其变。
桓石民、桓石生、桓蕴等人却变成最坚定地反对者,接管荆襄?这不是拿桓氏家族当叛逆来处理吗?荆襄没有了,桓氏的根基也没了,那桓氏岂不是可以任人宰割了。桓石民、桓石生、桓蕴收拾兵甲,各守要冲,与北府军干了几场。北府军也手软,邓羌等人原本是北周的降将,在苻周时期就没少跟荆襄的桓家死掐过,现在遇上了,更加不会手软了,而且他们现在统领的北府军比苻周军厉害多了,所以一路杀过来,没少让桓石民、桓石生、桓蕴等人吃亏。
到了十一月份,待罪的桓冲给桓豁和桓石民、桓石生、桓蕴等人去了一封信。信中说了些什么不得而知,但是没有多久桓豁便下令荆襄军全部接受北府的接管,正式表明了态度,而桓石民、桓石生、桓蕴等人也逐一地向北府投降,交出自己的军队,至十二月,荆州大部分地区和大部分军队被北府军掌握。而谢玄、朱序等人接到谢安地去信后,也加入到桓豁行列中,交出了自己军队地指挥权。毕竟他们亲友族人现在都在北府手里,已经无计可施了。
桓石秀在寻阳一直犹豫到宁康二年二月份,当北府水陆大军开到寻阳城下后,桓石秀终于知道自己孤掌难鸣,只得黯然地出城请降,走上了桓冲、桓豁的路子。三月,曾华上表的荆州刺史封弈。江州刺史徐磋,湘州刺史江灌一一上任。
宁康二年二月,当桓石秀请降的消息传到全椒时,驻节在这里的曾华松了一口气,而滞留在这里地谢安、王彪之等人却叹了一口气,荆、江、扬、徐四州现在已经全部落入北府地手里。江左朝廷真的名存实亡了。接下来大家都在猜想,曾华还会让江左朝廷存在多久?这个朝廷先是被专横地桓温打击得威信全无,接着被一系列的叛乱杀得元气大伤。剩下的人也多已胆丧,只想着在今后如何保住性命。
“见过大将军。”谢安、王彪之、桓冲、郗超连诀来见曾华,当然有非常重要的事情,而他们还跟着一位四十多岁的男子,一脸的紧张。
“见过南亩世兄!”曾华与谢王等人回过礼后,他便向四人身后的这位男子拱手招呼道。他正是刘地长子刘略。
“见过大将军。”刘略赶紧施礼道,他敦诚忠厚。才学也不高,所以继承了刘的爵位后过得很平淡,不像弟弟刘顾那样名扬四海。这次叛乱,刘略一家和其它被曾华点名照顾的各家一样,被一群神秘人在战乱时护送出了城外。一直送到石头渡口。
“不知南亩兄此次来有什么事情?”曾华很客气地说道。
“奉家父遗命。有书信呈与大将军。而在家父遗命中,必须请来朝中重臣和桓家人等当面呈交。”刘略恭敬地答道。
和曾华一样。谢安等人也这才明白刘略的用意。这段时间,曾华将朝中事务全部接手过去,谢安、王彪之等人空闲无用,整日无所事事,多次求见曾华,要求他“还政”都被他拒绝了,一干人等只得与天子、太后等人守在不大的全椒城,被两万护卫得密不透风。而桓冲、桓豁、桓石虔等人将家人送到许昌后,本人也被召到全椒,等候发落。今日刘略执意请谢安、王彪之、郗超这三位朝中幸存中官职最高的人,外加桓家名义上地主事人桓冲,说是社稷大事,硬拉着他们来见曾华。
刘略掏出一个小木盒,先递给谢安:“请姑父查看一二,是否有泄露之迹?”
谢安接过来一看,只见木盒周围合缝,并没有撬开的痕迹,而正上的木盖上有一个火漆,上面有一个印章,都完好无损。而谢安也终于明白了刘当年为什么会遣人给在会稽的自己送来一方印石,说请自己保管,原来是这般用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