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苦海帆3
于是胡太后发布诏令:“追封侍中。安定公。司徒胡国珍为太上秦公,加九锡,建庙堂。谥文宣公。”
她还安排人役,把早年去世的母亲遗骸起出,封为太上秦君,与父亲合葬在洛yang。下诏:从父亲去世起,每天以千名僧人祭祷,第七天度七人出家为僧。百日那天要用万名僧人祭奠,度十四人出家为僧。所有花费全由她一人承担,不动公家分文。
治丧期间,因建德公主才年仅八岁,整日跟着胡太后行那些繁杂的礼节,很是不方便。太后就吩咐gong人把公主送到她的亲生母亲。原先的高皇后shen边去住一段时间。
谏议大夫张普惠上一个表说:“天无二日,国无二主。我朝皇上本元姓,非为胡姓。皇太后把自己的父亲追封为太上,有损于皇上的威严,希望停止使用帝王一样的称号。”
胡太后看了这个奏折以后,没有说什么,她重又来到胡国珍的故宅,亲自召集京城中五品以上官员来这里讨论这件事。
老臣元雍首先说:“自古以来,太上之称并非以姓氏而论,皇上外公称个太上有何不可?”
元澄说:“司徒胡国珍本是世袭家族,官shen不在低下,且自幼好学,知识渊博,雅尚清俭。进gong后为人正直,为官廉洁,不贪不傲,不以皇族shen份欺压旁者。这样的外公死后追封一个太上的封号,谁说不行?说话之人还有点正直之心吗?”
崔光说:“dao主李聃无官无职,更无皇亲,却贵称太上老君。自汉朝以来,封外姓尊chang为太上者举不胜收。为何我朝只封这一个有才德。有功迹的尊者,就有人说三dao四?这样的人真是浅薄不正之人。”
元怿也起shen说:“司徒胡国珍家族几代官声很好,进京多年,从不以外孙和女儿中一个是皇上。一个是皇太后而自居。再说,仅凭这一点,就应该理所当然地封他为太上。否则,还有皇家,还有皇族了吗?”
侯刚大声地说:“该不该封太上已经不需要再往下说了,应该声讨那个混胀的上表人去。”
他这一说,李崇等人立即起shen响应,有人竟mo拳ca掌要去捉拿张普惠。胡太后止住众人说:“朕把众爱卿叫来,只是要研究一下该不该封太上这个问题,并没有其它的意思;更不能因此而断了朝ting的言路,说话之人也不一定有什么不好的想法,不能去声讨人家。现在,大家的意见统一了,这事也就完了,剩下的事由朕自己去chu1理好了。”
胡太后回gong以后,把张普惠找到太极殿上,对他说:“朕所zuo的事是孝子的心意,你所说的话是忠臣的dao理,两者并不矛盾。现在众大臣都有自己的观点,请你尊重众人,也不要狠心地剥夺朕的心意。朕这次不采纳你的观点,不是否定你的人。请你以后要是再有什么新的见解,不要因为这次的事而难于开口。”
****
第二天,张普惠又上一个折子:“前些时,废弃大斗。去掉chang尺。修改重秤等zuo法,都是给百姓造了福。但现在,在收缴绢布时,却又增加了布疋的宽度,收缴数量也比以前有所增chang。百姓因此抱怨,至使主guan官员被迫免去了棉麻税。这样一来,尚书令感到国家用度不足,不得不想重新征收棉麻税。这些zuo法无疑会丢失天下人的信任,使朝ting诏令受到破坏;却从而又使一些官员从中渔利,损公fei私,就会发生贪财盗用和勒索百姓的现象。
“从国家的法度上讲,百姓jiao纳货物,稍有差额就会受到严厉惩罚;为免受不必要的惩罚,他们不得不jiao纳超尺超重的货物。这样积少成多,收缴税费的官员就会得到很多客外的民脂民膏。可是,到现在为止,还没有一个人向官府jiao出多收到的那bu分财产。
“现在要重新征收棉麻税的zuo法是对的,但应重新校订秤杆和尺子等度量qiju,严禁使用大秤大尺。收缴官员不得放任,要使全天下的人都知dao太后和皇上爱护百姓,尊重法律的事。那么,太和年间的德政就会重新在神gui年间再次出现了。”
胡太后将张普惠的这个折子看了两遍,然后批转给尚书令,让尚书府照此奏折办理,不得有误。
接着张普惠又上一dao奏折,是批评小皇帝在gong中游猎玩乐和崇尚佛法的事。折子上说:“zuo那些没意思的幽冥事业,耗费ju额财富和民力;给官员减少俸禄,反去供奉无事的僧人;装饰豪华的寺院,乞求遥远虚无的回报;使众臣在外面朝拜于玄寂之中,却又有那些游乐于内ting的僧人;这是忤犯天时,使人鬼不安的事。我认为,整天修行乞求不受劫难,不如让百姓收回心思去事奉双亲,使天下平和,就不会产生灾难。希望太后陛下珍视自己的威信,为天下zuo出榜样,向天地祖宗表现诚心,尽虔恭之礼,耕zhong籍田。酌量撤去僧寺不急需的奢华用度,恢复官员应该得到的。原先的俸禄。这样,陛下的孝娣就可以上通神明,下感黎民。这样节用。爱人地去办事,则法制和风俗都将依赖于此啊。”
对这个奏折,胡太后细看了好几遍,也都一一地接受,并嘱咐人按此照办。传谕说:“当今我朝,僧侣骤增,虽光大了佛法,但使众多劳力反为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