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可能会变成从下到上。只有掌握了地方,才能够可能在中枢上占有一席之地,进而掌握内阁之权。皇帝一…此举到底是何意思?与朋党之争有何关联。
不过慢慢地李善长等人领悟到一些东西,既然朋党之争是不可避免的,那么皇帝陛下干脆将这种党争公开化、程序化,此前皇帝陛下不是给各派划分了势力范围了吧,那么你各党派就在各自的地盘里争取民意,控制各省奉议会和承议会,然后大家再比一比各自的实力,谁强谁就入主内阁。而且这样的话各派系就与地方利益联系在一起,如果你这一派系不能在地方为民谋利,很有可能落选,其他派系的人趁势而上,进而有可能影响到内阁的格局。但是这样的话皇帝陛下就不怕某派为了利益只为占据优势的某些地方谋利吗?众人想了想,觉得不大可能,你在一省占优势,再怎么为当地谋利是理所当然的,但走到了中枢,你一派不可能占绝对优势,要是做得太甚,其他几派会联合起来压制你。
“陛下,都察院与按察院可有改制变动?”李善长这句话算是问到点子上去了,现在大家越来越清楚都察院和按察院的重要性,例如要想让一个地方官员下台,除了上级的夺职,将来地方上的承议会和奉议会的弹劾,第三个最有效的办法就是抓住地方官员的错误,将其告上按察院,一旦司法官裁定其有罪,按制是要去职的。而都察院系统的纠察大权也是颇为威慑力。一旦被他抓住你施政不当,就算一时无法让你去职,但是却可以成为将来在议会弹劾你的罪证,因为做为司法机构之一的都察院的公正性已经得到大明上下的认同。
刘浩然笑着答道:“都察院和按察院维持原状不变。”
此话也就意味着原本就非常独立的大明司法机构依旧保持其独立性和公正性,依旧走司法考试这条道路。虽然都察院、按察院两大体系里也充斥着各派人马。但是从整体来说,由于其本身的独特性,两大机构保持着相对的独立性和公正性,看来刘浩然要继续延续和加强这两方面。别的不说,这几年修订和制定的法律对都察院、按察院要求越来越严格,如不得公开发表倾向某一派或某一学术思想的言论,担任都察院和按察院一定等级的官职之后,不得再担任除大学教授、律师、法律顾问等之外的任何职务。哪怕去职后也不行。
众人都明白皇帝陛下的意思了,你们在各个“战场”止相争,但是总愕有裁判吧,而皇帝陛下和相对公正和独立的都察院和按察院就是裁判,裁定你们之间的党争是否符合规则。
刘浩然顿了一下对众人说道:“诸位,奉议会乃至承议会将是一个新的舞台,你们就好好努力吧。”
皇帝陛下的意思已经说的很明白了,内阁、资政院、奉议院、乃至各省的承议会、奉议会都将是各派系你来我往的舞台,大家要想唱好这出戏,就必须好好定位自己的角色,还要就是遵守舞台上的规矩,要不然就自己出局。
而李善长、冯国用、刘基心里想的更多,他们应该明白皇帝陛下对自己底下搞得小动作一清二楚,但是皇帝陛下装作没看见,而是轻轻地敲打了一下,以后不要搞什么小动作,要争大家都摆到明面上光明正大地去争,只要你争得合理合法,皇帝陛下是绝对会支持你的。而且还有一层告诫在其中,光明正大的舞台联已经给你们搭好了。你们要是还在私底下搞小动作,就不要怪联不客气了,江南学派就是一个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