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大的井架。
而正当万事具备之际,上帝又为美国人送来了最后的东风。一位美国海军陆战队的退役中尉劳埃德。基尔默和他所率领的一支“探险队”意外的在古吉拉特邦的巴罗达地区遭到穆斯林武装的袭击而丧身,更令美国国内群情汹涌。尽管劳埃德。基尔默的军旅生涯劣迹斑斑,涉嫌多起在伊拉克屠杀平民的案件才被迫退役。他在古吉拉特邦所从事的也不是所谓的“探险事业”而是为美国的亿万富翁充当雇佣兵,试图去巴罗达的清真寺与旧王宫建筑抢掠文物,才被穆斯林群众击毙。但这一切并没有关系,只要妙笔生花,他的死同样可以惊天地,泣鬼神。在美国主流媒体的笔下,劳埃德。基尔默几乎成了现实版的“蓝波”他前往古吉拉特邦的目的也变得无比纯粹—为了拯救“濒临灭绝”的印度教徒。现在白宫和国会山有足够的民意支持,可以出兵了。如果还不够的话,美国的媒体还准备宣称中国和巴基斯坦正在向古吉拉特邦的穆斯林武装输出“大规模杀伤性武器”
唯一令五角大楼担心的是,他们在古吉拉特邦的行动是否会激起当地穆斯林的反抗。毕竟自海湾战争以来美国和安拉的子孙们之间的关系早已无可弥补。虽然当地的地形将阻碍中国和巴基斯坦陆军的介入,但是穆斯林一旦展开大规模的游击战,同样会令美国军队焦头烂额。但是好在这个问题提前得到了解决。当穆斯林们在巴布里清真寺的遗址之上欢呼他们的胜利之时,他们却意外的发现了大批全副武装的印度军队已经在坦克等重型武器的掩护下将他们包围了。
经过了数昼夜的激战,由从新德里归来的悍将—南德拉乔格中将统帅的印度军政府参与部队在各地艰难的扑灭了穆斯林们的暴动。基本稳定了古吉拉特邦的局势。作为印度军政府中最后的顽固派,南德拉乔格中将拒绝了执行向中国军政府无条件投降的命令。虽然新德里地区的印度军队已经无力再战,但是他本人却依旧相信印度辽阔的纵深依旧大有可为,因此在中国远征军进驻之前,他率领着忠于自己小股部队向西南方面撤退,并成功的穿越了拉贾斯坦邦的沙漠地带,抵达了古吉拉特邦的首府—甘地讷格尔。
这里曾经集结着由他统帅的驻守印度旁遮普邦的巴廷达地区和贾拉帕哈尔地区的第10、第11集团军,驻守拉贾斯坦邦的乔德普尔地区的第12集团军以及前期从查谟和克什米尔的纳格罗塔撤回的第16集团军展开了针对印度南部自治邦联的“平叛”之战,此刻虽然印度陆军第10集团军已经在孟买附近地区向印度南部自治邦联的武装投降,而第11、第12集团军在回援新德里的战斗中也消耗待尽。但是曾经驻守印控克什米尔的第16集团军却依旧建制齐全。凭借着他们的力量,南德拉乔格中将成功的稳定了古吉拉特邦的局势。
在南德拉乔格中将宏大的“复国战略”之中,在古吉拉特邦地区建立了稳固的根据地之后,他将向印度腹地的中央邦地区挺进,在那里动员起更多的印度民众与中国人和穆斯林对抗。他依旧坚信印度终将取得胜利。但是对于美国政府提出了合作邀请,这个老派的印度军人却表示明确的反对:“中国与印度之间的战争虽然惨烈,但最终不过是一场利益之争,如果印度最终亡于中国,那固然是一件悲哀的事情,但我们依旧可以保存自己的文化和生活方式。但如果让美国人介入进来,那么印度的传统最终将归于毁灭。”
但遗憾的是,他的话并没有被太多的人所记住。在利益的诱惑之下,印度陆军第16集团军军长沙鲁克汗在美国海军陆战队抵达之前,拒绝了南德拉乔格中将要求他阻击美国军队的命令,并发动部下将这位印度军政府最后的拥护者击毙在了自己的办公室内。在最后的时刻,南德拉乔格中将依旧在计划收复中央邦的计划。
“在新德里地区还没有建立起一个新的政府之前,我们的远征军无力向古吉拉特邦地区挺进。毕竟面对卡奇大沼泽的阻隔,我们的机械化部队无法迅速的发起进攻。”面对着刘文国少将的质疑,林太平只有无奈的回答道。卡奇大沼泽面积约18000平方公里几乎全部在印度古吉拉特邦境内。 东段的卡奇小沼泽地在古吉拉特邦内,面积约5100平方公里。 原为阿拉伯海的一部,数世纪以来的淤塞,终于与海分离。 1965年印巴两国因大沼泽西部边界的争执结束,国际法庭将边境地区约10%划归巴基斯坦,约90%划归印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