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打算将责任套到我头上,我可不吃你这一套。”
所谓“吃定”是落空了!孙大济只得忍气吞声地说:“原是要请贵县帮忙。都是公事,请贵县莫分彼此。”
张拱的脸色缓和了,向左右吩咐:“请捕厅曾老爷来!”
县衙进仪门以后,西面有座厅堂,名为“捕厅大堂”是巡检拿获了盗匪,初步审问口供的地方,因此以捕厅作为巡检的别称。而“曾老爷”当然指的是曾大炮。
曾大炮此时刚刚叫开城门,回到捕厅,正要去谒见县官,面报汪直被劫走的经过,当时匆匆赶到西花厅,一见孙大济在,有些话便不肯实说了。
“回大人的话,今天王善人在紫阳观散米,捕厅一直在那里照料,根本不知道有汪直走失这回事。后来是一位杨总旗来跟我说了,方始明白。当时在前后左右一带,责成保甲长清查,还没有结果。”曾大炮停了一下说:“这件事来得非常突兀,我们又不曾接到通知,说有要犯过境。应该管还是不管,要请大人的示。”
“管当然要管。不过也只能量力而为,你再多派人清查保甲,紧要口子上,也得派人盘查。”
“是!”曾大炮看了孙大济一眼,答应着。
“事情只有这样按部就班去做。”张拱问孙大济说“急也无用。请你先到驿馆去休息,一有结果,我会立刻送信给你。”
孙大济无可奈何地应一声:“是!”接着转脸向曾大炮问道:“请问,我的杨总旗可曾进城?”
“没有!他带弟兄在紫阳观暂时驻扎,等候清查的结果。”
“嗯,嗯!”孙大济沉吟了一会说“我也还是回紫阳观的好。不过,有个人要拜托老兄,暂时看管。”
“谁?”
“就是缚了汪直来献功的徐海。他是一起进省去作证的,带来带去,累赘不便,只有拜托老兄,代为照料。”
这是件义不容辞的事。曾大炮当即指派了两名差役,跟着孙大济到县前茶馆去接徐海,然后又回西花厅来见县官。“刚才姓孙的在这里,我不便跟大人细说,一则,怕的是走漏消息;再则,怕他纠缠。大人,”曾大炮凑近了身子,放低了声音:“我看王善人可疑。”
“喔,”张拱很注意地问:“何以见得?”
“王善人跟倭人有交往,是大家都知道的。我疑心他今天散米,是有用意的。第一,事起仓卒,仿佛迫不及待似地;第二,今天散米又不痛快,总是说人多,秩序不好维持,迟迟不肯开门,似乎有意在拖辰光。最可疑的是,正当汪直经过紫阳观的时候,忽然要关门不发米了,那一下群情鼓噪,秩序大乱,才出了这个纰漏!”
张拱听完不作声,紧闭嘴唇,乱眨双眼,凝神想了好一会,方始开口:“事无可疑了!明明是王善人安排好的,有意搞乱局面,才好混水摸鱼。说不定,汪直就窝藏在他家。他家是住眉山吧?”
“是!”“眉山密迩海滨,要防汪直出海开溜。”张拱招招手,将曾大炮喊到身边,低声说道:“你能不能私底下去摸一摸底?”
“我也是这么想。只因为未禀明大人,不敢造次行事。”
曾大炮的顾虑与张拱的想法相同。明朝的绅权极重,一般地方官多谨守“为政不得罪巨室”之戒。张拱亦不例外,虽然已断定王善人在捣鬼,却不敢彰明较著地派马步捕快,持着“火签”去搜查。因为搜出汪直,固无话可说,搜不到人则王善人一定会“倒打一耙”向上峰指控,或者运用年谊、乡谊,发动言官参劾,那就要“吃不了,兜着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