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六
论妖怪
【原文】
妖怪者,盖jing1气之依物者也。气luan于中,物变于外,形神气质,表里之用也。本于五行,通于五事,虽消息升降,化动万端,其于休咎之征,皆可得域而论矣。
【译文】
妖怪,是yinyang元气所依附的物ti。元气在物ti内惑luan了,物ti放在外形上发生了变化。形ti和气质,是外表和内在这两zhong要素在物ti上的作用ti现,它们以金、木、水、火、土五行为本源,与容貌、言谈、观察、聆听、思考五zhong事情相联系。虽然它们消灭、增chang、上升、下降,变化多端,但它们在祸福的征兆上,都可以在一定的范围内加以论定。
论山徙
【原文】
夏桀之时厉山亡,秦始皇之时三山亡,周显王三十二年宋大邱社亡,汉昭帝之末,陈留昌邑社亡。京房《易传》曰:“山默然自移,天下兵luan,社稷亡也。”故会稽山yin琅邪中有怪山,世传本琅邪东武海中山也,时天夜,风雨晦冥,旦而见武山在焉,百姓怪之,因名曰怪山,时东武县山,亦一夕自亡去,识其形者,乃知其移来。今怪山下见有东武里,盖记山所自来,以为名也。又jiao州脆州山移至青州。凡山徙,皆不极之异也。此二事未详其世。《尚书·金縢》曰:“山徙者,人君不用dao,士贤者不兴,或禄去,公室赏罚不由君,私门成群,不救,当为易世变号。”
说曰:“善言天者,必质于人;善言人者,必本于天。”故天有四时,日月相推,寒暑迭代,其转运也。和而为雨,怒而为风,散而为lou,luan而为雾,凝而为霜雪,立而为蚳,此天之常数也。人有四肢五脏,一觉一寐,呼xi吐纳,jing1气往来,liu而为荣卫,彰而为气色,发而为声音,此亦人之常数也。若四时失运,寒暑乖违①,则五纬盈缩,星辰错行,日月薄蚀,彗孛②liu飞,此天地之危诊也。寒暑不时,此天地之蒸否也。石立,土踊,此天地之瘤赘也。山崩,地陷,此天地之痈疽③也。冲风,暴雨,此天地之奔气也。雨泽不降,川渎涸竭,此天地之焦枯也。
【注释】
①乖违:错luan反常。
②彗孛:彗星和孛星。旧谓彗孛出现是灾祸或战争的预兆。
③痈疽(yōng jū):祸患。
【译文】
夏桀的时候,厉山消失。秦始皇时候,三座仙山消失。周显王三十二年,宋国大丘的神社消失。汉昭帝末年,陈留县、昌邑县的神社消失。京房《易传》说:“山悄悄地自行移动,将会天下大luan,国家灭亡。”从前会稽山yin县琅邪山中有一座怪山,传说本来是琅邪郡东武县海中的山。当时天黑,刮风下雨,一片昏暗,天亮时就看见武山在那里了。百姓觉得很奇怪,于是称为‘怪山’。当时东武县这座山,也是一个晚上自行消失。认识它山形的人,才知dao它移到这里来了。如今怪山脚下有一个东武里,可能是记录这座山的由来的,才把它作为地名。另外,jiao州的山移到青州。凡是山迁移,都是极不正常的怪异现象。这两件事,没有详细记载它们发生的年代。《尚书·金滕篇》说:“山迁移,国君不任用有学问的人,贤人得不到举荐。或是禄位归于诸侯,赏罚不由国君,行私的门路很多,不可救药,将会改朝换代,变更年号。”
论说dao:“善于讲天dao的,必须联系于人事;善于讲人事的,必须gen据于天dao。”所以天有春、夏、秋、冬四时,日月相推移,寒暑相更替。它循环运行,和谐成为雨,狂怒成为风,分散成为lou,混luan成为雾,凝聚成为霜雪,伸张成为虹霓,这是天的正常规律。人有四肢五脏,一醒一睡,呼xi吐纳,jing1气循环,liu动成为血气,显现成为脸色,发出成为声音,这也是人的正常规律。如果天的四时失去运行,寒暑不正常,那么金、木、水、火、土五星消chang,星辰错luan移动,日月无光亏毁,彗星出现liu飞,这是天地的危险征兆。寒暑不合时令,这是天地气息堵sai。石tou兀立,土地踊起,这是天地生出的瘤赘。山崩地陷,这是天地chang了痈疽。狂风暴雨,这是天地jing1气奔泻。雨lou不降,河沟干涸,这是天地焦躁枯竭。
玉化为蜮
【原文】
晋献公二年,周惠王居于郑,郑人入王府,多脱化为蜮①,she1人。
【注释】
①蜮:传说中一zhong在水里暗中害人的怪物。
【译文】
晋献公二年,周惠王居住在郑国。郑国人进入周惠王的王府,拿了很多玉,玉变成了蜮,han沙she1人。
地chang地陷
【原文】
周隐王二年四月,齐地暴chang,chang丈余,高一尺五寸。京房《易妖》曰:“地四时暴chang占:春、夏多吉,秋、冬多凶。”
历yang之郡,一夕沦入地中而为水泽,今麻湖是也。不知何时。《运斗枢》曰:“邑之沦yin,吞yang,下相屠焉。”
【译文】
周隐王二年四月,齐国一个地方猛chang,有一丈多chang,一尺五寸高。京房《易妖》说:“地四季猛chang,占卜为春夏二季多有吉利,秋冬二季多有凶险。”
历yang的郡城,一个晚上陷入地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