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水会,水出北塞外,西南流至辽阳人小辽水。故《地理志》曰:大梁水西南至辽阳入辽。《郡国志》曰:县,故属辽东,后入玄菟。其水西南流,故谓之为梁水也。小辽水又西南径襄平县为淡渊,晋永嘉三年涸。小辽水又径辽队县人大辽水。司马宣王之平辽东也,斩公孙渊于斯水之上者也。
西南至辽队县,入于大辽水也。
浿水出乐狼镂方县,东南过临浿县,东入于海。
许慎云:浿水出镂方,东入海。一曰出浿水县。《十三州志》曰:浿水县在乐狼东北,镂方县在郡东。盖出其县南径镂方也。昔燕人卫满自浿水西至朝鲜。朝鲜,故箕子国也。箕子教民以义,田织信厚,约以八法,而下知禁,遂成礼俗。战国时,满乃王之,都王险城,地方数千里,至其孙右渠。汉武帝元封二年,遣楼船将军杨朴、左将军荀彘讨右渠,破渠于浿水,遂灭之。若浿水东流,无渡浿之理,其地今高句丽之国治,余访蕃使,言城在浿水之阳。其水西流径故乐狼朝鲜县,即乐狼郡治。汉武帝置。而西北流。故《地理志》曰:浿水西至增地县入海。又汉兴,以朝鲜为远,循辽东故塞至浿水为界。考之今古,于事差谬,盖《经》误证也。
译文
湿余水发源于上谷郡居庸关东面,
居庸关位于沮阳城东南六十里的居庸县界,所以叫居庸关。更始帝派使者来到上谷,耿况到居庸关去迎接他,说的就是此关。湿余水源于关山,往南流经居庸关下。溪水东岸,有一座三层石室,石室的门窗、框架全是岩石做的,这就是古关的燎望台。燎望台南面是深谷,关隘的城墙都用石块砌成,墙高壁峭,可不是一项轻而易举的工程。这里峰峦层叠,绝谷渊深,山道狭窄,仅容得下一辆车。又有深林的阻障,地形极其险要。早晨的山鸟,黄昏的野兽,在寒风中哀鸿,互相应和,旅人听了无不感到伤怀,思乡之情袖然而生。湿余水流过山南,流经军都县界,这里也有个关,叫军都关。《 续汉书》 说;尚书卢植隐居于上谷军都山,就是这里。湿余水南流出关,那地方叫下口,水流潜入地下十余里。往东流过军都县南面,又往东流过蓟县北面,湿余水旧道东经军都县老城南面,又往东,水流又从地下冒出来,积成水潭,称为湿余潭。湿余水又东流,易荆水注入。易荆水发源于西北的千萝泉,又称丁萝水,往东南流经郁山西面,才称易荆水。公孙攒在鲍丘打了败仗,想退回易荆固守,可能就被这条水所阻挡。易荆水又东流,在左边汇合了虎眼泉,虎眼泉源出平川,往东南流入易荆水。易荆水又往东南流,与孤山水汇合。孤山水发源于平川的东边,从孤山流出,往东南流入易荆水,又称塔界水,塔界水又往东流经蓟城,又往东流经昌平县老城南面’,又称昌平水。《 魏土地记》 说:蓟城东北一百四十里有昌平城,城西有昌平河。昌平河又往东流,注入湿余水。湿余水又往东南流,在左边汇合芹城水。芹城水发源于北山,往南流经芹城,往东南流,注入湿余水。湿余水又往东南流经安乐老城西面。更始派渴者韩鸿去北方巡视,奉命授吴汉为安乐令,说的就是此城。又向北转弯,往东南流到狐奴县西面,注人沽河。
从前彭宠派狐奴县令王梁,往南帮助光武帝起兵,就是从该县前去的。湿余水从该县西南,往东注入沽河。因此《 地理志》 说:湿余水自军都县东面流到潞县,往南注入沽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