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面,又往南流经狐奴县老城西面。渔阳太守张堪,带领狐奴县百姓开垦农田,并指导他们种植水稻,百姓从此才富裕起来。有童谣唱道:桑树没有弱枝,双穗的麦子旺长,张太守爱民施政;老百姓喜气洋洋。张堪在渔阳任职八年,匈奴不敢进犯边塞。沽水又南流,阳重沟水注人。阳重沟水发源于狐奴山,转弯往南流经狐奴城西面,这就是王莽时的举符。阳重沟水傍着城边南流,在右边与沽水汇合、沽水又往南流,湿余水注入。沽水又往南流,在左边与鲍丘水汇合,世人称为东潞水。沽水又往南流经潞县,称为潞河。《 魏土地记脱;城西三十里有潞河。
又往东南流到雍奴县西面,称为筒沟。
漯水在这里注入,汇流处俗称合口。沽水又东流,鲍丘水在雍奴县西北往东流出。
又往东南流到泉州县,与清河汇合,往东流人大海。清河是众河的末尾。
沽水又往东南流经泉州县老城东面。泉州就是王莽时的泉调。沽水又往东南流,汇合了清河,现在已经无水了。沽水又汇合清、淇、漳、渲、浓、易、徕、濡飞沽、淖沱等水,一同归入大海。因此《 水经》 说:清河是众河的末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