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小说

字:
关灯 护眼
聚小说 > 水经注 > 卷二十二(6/10)

卷二十二(6/10)

又往东南流经陈县南边,又往东南流,向左边在交口汇合一条水。又往东南流到新阳县北边,菠蕊渠水从西北流来注人。《 水经》 说:菠蔼渠是百尺沟的别名。颖水往南流,汇合交口,新沟从这里向东分支流出。颖水上有堰,称为新阳堰,俗称山阳竭,是错误的。新沟从颖永北岸向东流出。新阳县在新沟水以北,所以应韵说:新阳县在新水之阳。今天旧县城在东边,显然颖水不可能流经该县北边,《 水经》 是搞错了。颖水从新阳堰往东南流经项县旧城北边。《 春秋》 :僖公十七年(前643 ) ,鲁国灭了项国。颖水又东流,右边与谷水汇合,谷水上源承接平乡诸破,往东北流经南顿县旧城南边,从城旁向东流去。《 春秋左传》 说,顿受到陈的胁迫而投奔楚国,从顿南迁,所以称南顿。现在此城在顿南三十余里。水又往东流经项城中,楚襄王修筑外城,把项城作为别都,都内西南的小城就是项县的旧城,从前是颖州的治所。谷水流经小城北边,又往东流经魏豫州刺史贾建祠北。王隐说:祠在城北。说得不对。庙在小城东面。从前王凌被宣王司马兹抓住,到了此庙叹息道:贾梁道啊,王凌是魏的忠臣,只有你有灵才知道我啊!于是就饮毒酒而死。庙前有一块石碑,碑石上生出黄金。干宝说:黄金能采下来,这是晋朝中兴的吉祥征兆。谷水又东流出城,往东注入颖水。颖水又东流,岸边有公路城,是袁术所筑,所以世人用袁术的字。公路来命名。颖水又往东流经临颖城北边,此城濒水,南面没有城墙。又往东流经云阳二城之间,二城位于颖水南北两岸,城墙都不完全。颖水继续往东流经丘头,丘头南面濒水。《 魏书- 郡国志》 说:宣王军队驻扎丘头,王凌在颖水旁自缚投降,所以又称武丘。颖水又往东南流,在旧城北边,细水注入。细水上流承接阳都阪。破水分支流出,往东南流的就是细水,往东流经新阳县旧城北边,又往东南流经宋县旧城北边。宋县就是所谓郭丘,秦国进攻魏国,夺取了都丘,说的就是这座城。汉成帝绥和元年(前8 ) ,下诏将沛封给殷的后代,以便保存三统。平帝元始四年(4 ) ,改称宋公。章帝建初四年(79 ) ,把封邑迁到这里,因此称新郭,是宋公国,就是王莽时的新延。细水又往南流经细阳县,新沟水在此注入。新沟水上口承接交口,往东北流经新阳县旧城南边。汉高帝六年(前201 ) ,把这地方封给吕青,立为侯国,王莽时改名为新明。所以应劫说:新阳县在新水之阳,现在已经无水,只不过还留有旧渠道而已。新沟水往东注入沼泽,然后散流汇入细水。细水又往东南流经细阳县旧城南边,王莽改名为乐庆。世祖建武年间(25一56 ) ,把这地方封给岑彭的儿子岑遵,立为侯国。细水又往东南流,积水成为破塘,称为次塘,公田和私田都开渠引水灌溉。又往东南流,拐弯转向西南注入颖水。《 地理志》 说:细水发源于细阳县,往东南注入颖水。颖水又往东南流经胡城东边,这里从前是胡子国。《 春秋》 :定公十五年(前495 ) ,楚国灭了胡子国,俘获胡子豹回来。杜预《 释地》 说:汝阴县西北有胡城。颖水又往东南流,汝水支流注入,这条支流上流承接奇洛城东三十里的汝水分支,世人称为大滁水。此水往东南流经召陵县旧城南边,《 春秋左传》 :僖公四年(前656 ) , 齐桓公率军到了召陵,责问楚国不纳贡赋,就在这里。城内有一口大井,直径数丈,水极清幽。阐胭说:召,是高的意思。这一带空寂荒凉,有数丈深的大井,所以名为召陵。此水又往东南流经征羌县,这是从前召陵县的安陵乡,就是安陵亭。世祖建武十一年(35 ) ,把这里封给中郎将来敦,来款因出征定西羌有功,所以改地名为征羌。阐驹引《 战国策》 认为:秦昭王想调换土地而改名,其实不是如此。汝水支流又往东流经公路台北边,此台临水,方圆百步,是袁术所筑。汝水支流又往东流经西门城,就是南利。汉宣帝将这地方封给广陵厉王的儿子刘昌,立为侯国。县北三十里有孰城,又称北利。旧河道穿过南利和北利之间,辗转流经女阳县,世人称为死汝。该县是因水取名的,所以叫女阳。又往东流经南顿县旧城北边,又往东南流经绸阳城北边,又往东流经邸乡城北边,又往东流经固始县旧城北边。《 地理志》 说:固始县是从前的寝。因为寝丘在县南,所以按丘名来取县名。王莽时改名为闰治。孙叔敖因为这里土地潮湿贫痔,领了它作为封地,所以能使后代绵延不绝。城北还有叔敖碑。建武二年(26 ) ,司空李通也敬慕孙叔敖,领受这地方为封邑,所以光武帝嘉奖他,并改地名为固始。汝水支流又往东流经蔡冈北边,冈上有平阳侯宰相蔡昭的坟墓。蔡昭字叔明,是周朝先祖后樱的后代。坟墓有石网,石网前有两块石碑,碑上文字已剥蚀破碎,不能辨认了,墓前的石羊石虎也已倾倒,只不过还留着罢了。汝水支流又往东北流经胡城南边,又往东流经女阴县旧城西北,往东注入颖水。颖水又往东流经女阴县旧城北边,《 史记- 高祖功臣侯者年表》 说:高祖六年(前201 ) ,把这地方封给夏侯婴,立为侯国,王莽改名为汝溃。该县在汝水南面,是因汝水而得名的。城西有一座城,是从前的陶丘乡,也是汝阴郡的治所。城外东北角有座旧台,靠着城边,像小丘一样,俗称女郎台,虽然已经颓毁,但旧基还很高大,上面还有一口井。推想起来可能这就是以前的陶丘乡,但不很清楚。

又往东南流,到了慎县东面,往南注人淮水。

颖水往东南流,左边汇合了上吴、百尺两条水,这两条水都承接次塘细破,往南流注入颖水。颖水又往东南流,江破水注入。江破水接纳了大不涤破,阪水往南流,积聚成江破,往南流经慎城西边,沿着城旁南流注入颖水。颖水又流经慎县旧城南边,慎县是从前的楚邑,白公据守在这里,抗拒吴国。《 春秋左传》 :哀公十六年(前479 ) ,吴人攻慎,白公打败了他们。王莽时叫慎治。世祖建武年间(25- 56 ) ,把这地方封给刘赐,立为侯国。颖水又往东南流经绸燎郭东边,民间称为郑城;又往东南流,注入淮水。《 春秋》 :昭公十二年(前530 ) ,楚子在州来狩猎,在颖尾住宿,这是颖水和淮水的汇流处。

洧水发源于河南郡密县西南的马领山,

洧水发源于马领山下,也有说发源于颖川阳城山,阳城山在阳城县东北,是包括马领山在内的总山名。洧水往东南流经一座旧台南边,俗称阳子台;又往东流经马领坞北边,这个坞在山上,坞下的山泉往北流,有人说这是洧水的另一个源头,注入洧水。洧水东流,绥水汇入。绥水发源于方山绥溪,就是《 山海经》 所说的浮戏之山。水往东南流经汉时弘农太守张伯雅墓,墓地四周用石块砌成围墙,沿山坡巡通而下,坐落在绥水的南岸。西门有两座石阀,石网两边有两只石兽,墓前有石庙,排着三块石碑。碑文上说:张德字伯雅,河南密县人。碑旁立着两座石人,还有几根石柱和一些石兽。从前引了绥水往南流入墓园,蓄水造成池沼,池在墓园中央,池上有石雕蛤蟆吐水,泻入石池中。池沼南面又建了石楼。石庙前面两旁排列着各种石兽,但因年代久远,物换星移,差不多都已风化剥蚀了。不义而来的富贵,正如烟云过眼,好景不常,更何况这些东西呢?杨王孙裸葬,皇甫士安以竹席裹尸,可说旷达了。绥水又往东南流经上郭亭南,往东南注入消水。洧水又东流,襄荷水注入。襄荷水发源于北山子节溪,也称子节水,往东南流,注入洧水。洧水又往东流,汇合了沥滴泉水。此水从深溪旁流出,从一丈多高的岩头散流而下,所以文人把它称为沥滴泉,南流注入洧水。

【1】【2】【3】【4】【5】【6】【7】【8】【9】【10】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日常偷渡失败空赋倾城色(NP)风吹不进(1V2)失败者(np)星际入侵(np)魔头的命根 (双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