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世谓之杜武沟。洙水又西南径南平阳县之显间亭西,邾邑也。《春秋》襄公二十一年,《经》书邾庶其以漆、闾丘来奔者也。杜预曰:平阳北有显闾亭。《十三州记》曰:山阳南平阳县,又有闾丘乡。《从征记》曰:杜谓显闾,闾丘也。今按漆乡在县东北,漆乡东北十里,见有闾丘乡,显间非也。然则显间自是别亭,未知孰是。又南,洸水注之。吕忱曰:洗水出东平阳,上承汶水于刚县西、阐亭东。《尔雅》曰:汶别为阐,其犹洛之有波矣。洸水西南流,径盛乡城西。京相璠曰:刚县西南,有盛乡城者也。又南径泰山宁阳县故城西。汉武帝元朔三年,封鲁共王子刘恬为侯国,王莽改之曰宁顺也。又南,洙水枝津注之。水首受洙,西南流,径瑕丘城北,又西径宁阳城南,又西南入于洸水。洸水又西南,径泰山郡乘丘县故城东。赵肃侯二十年,韩将举与齐魏战于乘丘,即此县也。汉武帝元朔五年,封中山靖王子刘将夜为侯国也。洸水又东南流,注于洙。洙水又南至高平县,南入于泗水。西有茅乡城,东去高平三十里。京相璠曰:今高平县西三十里,有故茅乡城者也。
译文
泗水发源于奋郡卞县的北山,
《 地理志》 说:泗水发源于济阴乘氏县,又说:发源于卞县北面,《 水经》 则说发源于北山,这些说法都不对。《 山海经》 说:泗水发源于鲁东北。我过去因公事,曾沿徐水、沈水走过,又曾路经沫水、泗水,当时我派人去探寻过泗水的源头。查明泗水发源于卞县老城东南,桃墟的西北。《 春秋》 :昭公七年 ,谢息采纳了季孙的建议,把孟氏的成邑给晋,把居民迁移到桃。杜预说:鲁国卞县东南有个桃墟,世人称为陶墟,说是舜制陶的地方;那里有个井叫舜井,其实都不是。桃墟有个漏泽,方圆十五里,泽水清澈澄碧,平静如镜,水深近三丈,泽西紧靠一座小土山,俗称妨亭山,大概是因为有了陶墟、舜井,因而又有了妨亭的名称的。小山旁有三个石洞,洞口大小约三四尺,石洞有通有塞,泽水有时积得满满的,有时又漏掉,一漏水几天之间就会泽底朝天。附近民众看出将要漏水了,就预先用木料做成鱼鼠,挡在洞口,水涸之‘后,泽底鱼鳖全都暴露出来,运也运不完了。从此处的小丘向西北方走,山冈绵延四十余里,山冈的西边便是泗水的源头。《 博物志》 说:泗水发源于陪尾,就指这座小丘。这里有五个石洞向外涌水,各洞口直径大约都有一尺余,五股泉水涌出后就汇合同流。水源南侧有一座庙,那里有成片的桧树和柏树林,当时人们称它为原泉祠,但我没有考证过。泗水往西流经卞县旧城南面,《 春秋》 :襄公二十九年(前544 ) ,季武子攻取了卞,说:听说据守卞的军队要反叛,我率兵前去讨伐。卞县南有姑蔑城,《 春秋》 :隐公元年(前722 ) ,隐公和邻仪父在蔑会盟。泗水发源于卞县旧城和姑蔑城之间,往西流经邵城北面。《 春秋》 :文公七年(前620 ) 《 经》 记载,文公讨伐邦,三月甲戌日攻取须句,于是就在部筑城。杜预说:这是鲁国的城邑。卞县南有邵城,这是为防备邻有外患时而修筑的。泗水在卞县与邻水汇合。
往西南流过鲁县北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