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水又往东北流,汇合沮口,这都是汉水的上源。因此如淳说:这一带地方的人称汉水为沔水。孔安国说:漾水东流称为沔水,是因为它与沔水汇合。流到汉中又称汉水,水名可互相通用。沔水又向东流经白马戍南面,洱水注入。烬水发源于北面的武都氏中,向南流经张鲁城东面。张鲁,是沛国张陵的孙子,张陵曾在蜀郡鹤鸣山学道,把他的道术传给张衡,张衡又传给张鲁。张鲁到了这里,待人仁厚,四方百姓都来归附他,学道所供给的费用,以五斗米为限,所以称为五斗米道。初平年间(190 一193 ) ,刘焉封张鲁为督义司马。张鲁深居汉中,断绝了阁道,靠近峭岭修建城邑,周围五里,东边频临深谷,谷深百丈,西北两面都是连绵的山峰和崖壁,无穷无尽地伸展向远方;往南是盘旋的山径,上登约二里有余。洱水又往南流经张鲁治东面,烬水西边的山上有个张天师堂,至今百姓仍在信奉。庚仲雍称此山为白马塞,称此堂为张鲁治,东边面对白马城,又名阳平关。烬水往南流,注入酒水,汇流处叫洱日。此城西边环绕着烬水,南边面临污川,城旁两水交汇,因而又称为烬口城。酒水又往东流经武侯垒南面,这是昔日诸葛武侯屯驻过的地方,南临酒水,南岸有诸葛亮昔日的营垒,背山面水,其中有个小城,有山川纤回阻隔,很难到达。酒水又往东流经两阳县老城南面,按老的说法,这座城是汉高祖在汉中时萧何修筑的。汉建安二十四年( 219 ) ,刘备兼并了刘璋,北定汉中,开始设立祭坛,在此登上汉中王之位。此城南面靠近汉水,北面是通衡大道,南面靠水岸一边,至今已崩塌了三分之一。就从这留下来的部分来看,此城当时的风貌大体上还看得出来。此城南面正对定军山。曹操南征汉中时,张鲁投降,于是命令夏侯渊守城。刘备从阳平关向南渡过沔水,杀了夏侯渊,占有了汉中。诸葛亮死后,遗嘱把他葬在定军山上,安葬时依山形地势,而不高筑坟垄,现在那里唯有一片翁鬓的松柏,一丛丛的浓荫布满山野,而他的坟墓却不知究竟在何处。山的东面叫高平,是当年诸葛亮宿营的地点,建有诸葛亮庙。诸葛亮死后,百姓在野外致祭。步兵校尉习隆、中书郎向充共同上表说:我们听说周朝人思念召伯的恩德,就不砍伐那棵他曾在下面休息过的甘棠树;越王为了怀念范氢的功绩,铸了一尊金像纪念他。诸葛亮的德行可以作为天下的典范,功勋空前绝后,今天王室之所以能不衰败下去,靠的全是他。而今让百姓在街巷里祭奠,戎夷在野外祭祀,这不是纪念他的德行和功勋,追思他节操的办法。今天若要完全顺从民心,那么就会流于淫滥而违反典章制度;如将祠庙建于京城,又势必侵逼宗庙,这正是圣上心里犹疑不定的原因。我们以为最好是在墓地近旁,就在河阳立祠,这样就可以断绝民间的私祭,尊重正规的礼仪。这座祠庙就是在习隆、向充启奏后修建的。钟士季征伐蜀国时,曾亲自来此祭祀。坟地东面,就是诸葛亮摆八阵图的地方,遗址还在,但崩塌荒废,很难辨认了。酒水又往东流经西乐城北面。城在山上,周围三十里,十分险要坚固,城侧有个山谷,叫客裘谷,有道路通益州。山上有很多撩人居住着,诸葛亮修筑此城以防他们骚扰。梁州刺史杨亮,凭借这天险和坚固的城防,想要守城安居,却被符坚攻破。后任刺史姜守、潘猛也相继守卫此城。城的东面,容裘溪水注入污水,这条水俗称洛水,发源于南方的巴岭山,向东北流,水的左面有一座老城,利用山势险处而建,四面阻绝。昔日先主派遣黄忠据守于此,以抗拒曹公。溪水又向北流经西乐城东面,向北注入汉水。汉水在左边流到度口。度水发源于阳平北山,有两个源头:一条叫清检,出产鲜美的鳃鱼;另一条叫浊检,出产顶瓜瓜的螂鱼。通常在二月、八月钓捕,能尝到这些水产的美味。度水往西南流经阳平县老城东面,又往南流经酒阳县老城东面,然后往西南流,注入汉水。汉水继续东流,右边流汇合温泉水口。此口的水发源于山北的平地,那里有个方圆数十步的温泉,泉源腾涌如沸,冬夏都是滔滔滚滚,看上去一片水汽弥漫,据说能治百病。人们沐浴后,身上都留有硫磺气味,赶去沐浴的常有上百的人。池水流注入汉水。汉水又往东流,黄沙水从左边注入。此水发源于北方的远山,那里山谷深幽险阻,人迹罕至。有溪叫五丈溪,水边有个黄沙屯,是诸葛亮所开。溪水南流注入汉水。汉水南面有座女郎山,山上有座女郎墓,远远望那山坟,只见巍峨高起的样子,走近那地方,才显出坟墓的形状。山上有一条直路通往山下,不长草木,民间称为女郎道。山下有女郎庙和祷衣石,据说这位女郎就是张鲁的女儿,有一条小溪涧往北沐入汉水,”峨女郎水。汉水又往东流,汇合了褒水。褒水发源于西北面的衙岭山,往东南流经大石门,流过旧时的栈道下谷,俗称千梁无柱。诸葛亮《 与兄瑾书》 说:先前赵子龙退兵时,烧坏了赤崖以北沿着山谷周围的阁道百余里,阁梁一头通入山中,另一头在水中立柱。现在山水大而急,已无法立柱,困难已到了极点,不能勉强了。又说:近时山洪暴发,赤崖以南的桥梁阁道全都冲毁了,当时赵子龙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