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龟山"被当地人用来替代衙门口是从40年代开始的,当时小日本已被赶出县城,本地划进了国统区范畴。话说国军某杰出抗日将领在前往陪都重庆时,无意中路过小县城,觉得口干舌燥的,便住进县党部的官方宾馆里小憩。那宾馆其实就是从日本人手里夺过来的"鬼屋",因为风水师徒弟的话,县党部将一条好好的大道用土给填回了原样,但对东岭上的伤疤没做修缮,鬼子不是还没退回岛屿去吗?亡我之心不死啊,暂且把风水师的杰作给继承下来。至于几排"鬼屋",基本原封未动,只在周围栽了些桃树用来避邪。"鬼屋"造型很考究,全部是木制构架,日式建筑特色,既别致又很古典,国军在反攻时把日本人赶出了县城,县党部的要员们也临时搬进了"鬼屋"。后来发现路过此地上"陪都"的军政大员委实不少,只好忍痛割爱奉献出"鬼屋"来招待这些权贵们。等这位抗日名将住进去后,他发现那房子很奇怪,大热天里不用风扇也很凉爽,不符合木屋吸热原理。这位将军本是南方人,打仗之余爱钻研风水之术,于是多住了几日,在木屋四周逛悠,考究起周围的环境来。他最终发现这山体围拢成菱形是"鬼屋"似仙的奥秘所在,菱边山体多方位反射日光,再加上松枝竹叶的水汽重,蒸发出大量余热,就算烈日炎炎,待在"鬼屋"里也丝毫感觉不到熏热。于是,在这位将军的动议下,县党部决定扩大地基,营建党部大楼,形成"屋满山"的构架,这就是市委大院的雏形。解放初的县政府等部门也都靠将在"龟山"周围,后来才逐渐搬迁出去的,唯独市委没动地盘。而"竹苑一号"的位置正是当初"鬼屋"所在的地基,后来拆除重建的标准式机关大院,此后又经历了两次重建,最后才落定成现在的高层建筑。市委大楼出自"半边嘴"那位车主之手,政客最终向司法部门坦白的黑钱中,其中就包括了市委大楼300万的受贿。对于"翼王柱"是否被他拔出寺庙埋在自家祖坟后充当了圣物,老书记跟省调查组开了句玩笑:"若真有此柱,我现在就不会成阶下囚了。"但人们从市委大楼前那条连江的人工开凿的小河上,可以窥探出这位老书记的信仰早倾注于山水之间了:依山傍水的衙门口,在官道上一定是登峰造极。
32
市委大院石桥跨过那条四季常清的小河,比市府"小招"的人工湖气派多了,很难识别是人工打造的结果,乃天公造物,至少游动在里面的鱼儿是原生态的,可以用鱼竿拽上来丢进锅里做菜吃,而非五颜六色的锦鲤、金鱼,泰国人妖似的,中看不中用。
我和小李坐在桥端的石墩上,点上烟接上话题。
我问:"啥精华篇章?读来听听。"
他诡秘一笑说:"你可要给我保守秘密,我时刻等待着组织召唤,向组织坦白立功。"
"操,别浪费午休时间,再不说我可回去睡觉了。"我催促道。若不是扯出老头子,我才懒得理睬啥星级指标,指标不都是领导一张嘴巴蹦跶出来的吗?指标的背后往往是纸币支撑着,系数越高,代价便越大。这是惯例,谁敢质疑可行性?
如果老头子真的将手伸向了"指标",那问题就复杂了。现在已传言说老陈私下定的所谓"经济环境指标"是:一个星价值在五万以上,挂上五星级,那就得三千张"老人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