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逐流。原因嘛,一是因为当时的大学生管理和现在完全不一样,现在上大学可以和女朋友一起在外面租房子同居,那时候在校大学生不允许结婚,不提倡谈恋爱,作为军校学员,管理更加严格,这无形当中给戴向军上了一道紧箍咒,让他不敢放任自己心中的波澜公然壮阔起来,更不敢随波逐流。另一方面,他当时又是做报告又是写毕业论文,实在太忙,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过多地考虑这个问题,所以,他当时并没有对这些求爱信给予及时的处理。好在这段时间不长,因为他们很快就毕业了,既然毕业了,就不是学生了,既然不是学生了,那么就有资格考虑这个问题了。也就是在这个时候,戴向军经历了自己的初恋。
由于已经经过实战锻炼,并且荣立过二等功,所以戴向军毕业之后没有像一般的军校毕业生那样下到连队,而是留在机关当了作战参谋,使得他比较有空闲时间。这时候,他才把当初那些信全部清理出来,拆开,大致看一遍,马上就做了挑选。挑选的原则是眼见为实,凡是没有带照片的,先放在一边,带照片的,集中起来认真看。不仅看照片,而且还看信件。为了预防可能的混淆,他特意从办公室带一些回型针到宿舍,把信件和各自的照片别在一起。如此这番处理之后,他相中了杨俐。原因很简单,杨俐漂亮,而且漂亮得谦虚。怎么能看出谦虚呢?因为名字谦虚,所以戴向军就认为她漂亮得谦虚。戴向军这样判断是有根据的。上中学的时候,他们班有个女同学姓张,叫张美丽,本来人长得还行,虽然说不上漂亮,但是在他们那所乡村中学里,起码也不能算丑的,但就是不谦虚,什么名字不能叫,偏偏叫"张美丽",这下好了,男同学背后给她打了一个全校最低分。和张美丽相比,杨俐就显得谦虚了。因为用了聪明伶俐的"俐",而不是漂亮美丽的"丽",再把照片与中学同学"张美丽"的形象一对比,谦虚精神更加充分体现。于是,戴向军就给这个叫杨俐的同学写了封非常谦虚的信,说自己前段时间忙着做毕业论文,实在没有时间写信,一直拖到今天,很不好意思;说他因为来自农村,家庭状况非常一般,看到杨俐的来信和照片之后尽管非常激动,但不敢贸然回信,现在经过这么多天的思想斗争,还是决定碰碰运气,等等。总之,既明确地表达了自己的意思,又解释了这么长时间才回信的原因,还没有忘记谦虚谨慎的精神。考虑到杨俐听过自己的报告,知道他的长相,所以就没有附照片,而是别出心裁地在信封里夹了几张邮票,既表达自己急切盼望对方回信的心情,又善解人意地考虑到杨俐是学生,而他自己已经工作了,双方交往发生的费用应该由他承担。信发出去之后,戴向军并没有抱太大的希望,想着对方可能是一时冲动,现在经过这么长时间的冷却,热情早就过了,说不定已经有男朋友了,所以,戴向军在等待杨俐回信的同时,也做好了向第二目标、第三目标,甚至第四目标散发信息的思想准备。没想到杨俐同学立刻就回信了,而且信中热情洋溢,对他过这么多天才回信表现出一定程度的理解,丝毫没有责怪的意思。更难得的是杨俐并没有嫌弃戴向军的农村出身,说她虽然是在城市长大的,但她父母却是从农村考上大学到城市来的,所以,从根子上说,她也来自农村,甚至还说往前推几十年,全中国几乎就没有不是来自农村的。看了这样的回信,戴向军又进一步推测对方是个善良且善解人意的好姑娘,于是,立刻就与她明确了恋爱关系。
杨俐是中国人民大学78级的学生,77级和78级之间虽然只差半年,77级春季入学,78级秋季入学,但戴向军是三年制,杨俐是四年制,所以,此时虽然戴向军已经从陆军学校毕业正式成为部队的一名参谋了,但杨俐还是人大三年级的学员。趁着出差的机会,戴向军到北京看望了杨俐。那几天,戴向军几乎天天晚上和杨俐见面,而且每次都心潮彭拜,每天回到招待所,躺在床上,他都不能入睡,仔细回想着和杨俐在一起的分分秒秒,最后,不得不拧开台灯,给杨俐写信。既然明天又要见面,干吗半夜起来写信呢?不知道。没有理由。或者说有太多的理由。反正当时戴向军就是这么做的。第二天晚上再见面,戴向军一只手不断地伸到自己裤子口袋里,几次想把头天夜里写的信当面交给杨俐,但一次又一次不好意思这么做,直到临走的那一天,在火车站,火车已经启动了,戴向军才隔着车窗,把这些信扔给杨俐。
信虽然长,但内容非常简单,就是戴向军非常渴望与杨俐身体接触。说简单一点,就是戴向军想亲吻杨俐,但是他不敢,不知道既然他们已经明确恋爱关系了,那么他是不是就可以亲吻她了。
信扔给杨俐后,戴向军就吓得不敢往车窗外面看,怕杨俐看了信之后骂他是流氓,然后永远不理睬他。这还不是最惨的,最惨的情况是杨俐把他这些信交给他们部队,如果那样,那么戴向军即使不挨处分,丑也要把自己丑死了。所以,戴向军当场就后悔了,要不是火车已经启动,他完全有可能追下去,把信抢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