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步调和律动…
译注
1。本篇“作者自序”和《蛛巢小径》小说本文两者的写成时间相隔甚久。小说本文当初于1947年初版,而自序则写于1964年。值得留意的是,市面上《蛛巢小径》的版本不只一种,之间或有相当程度的差异。甚至连英文版的书名译法均未统一,不同的英译者对于内文也有不同的呈现。
2。昔日的口传叙述者——如吟游诗人之类——所说的故事并非叙述者自己发想,而采自长辈流传的寓言或民间传说。然而,作家的书写大抵上应是个人的创作。口语传播的叙述者和执笔的作家虽然都说故事,但照理来说两种角色通常是大异其趣的。
3。即政治风气,社会背景等等。
4。意大利的“写实主义”(veris摸)并不尽然等同英美文学的“写实主义”(realism)。意大利的“写实主义”盛行于19世纪末以及20世纪初,企图客观呈现(下层阶级的)人间处境。“写实主义”习采直接而未加文饰的语言,细节鲜明,对话写实。“新写实主义”(neorealis摸),意大利的文学、电影运动,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后兴起,试图写实刻画战前事端以及战时、战后的社会问题。“新写实主义”大致上和先前的意大利“写实主义”近似──事实上“新写实主义”就是“写实主义”的延伸;不过,法西斯迫害以及大战伤痕等等经验为“新写实主义”灌注了新的关怀。当时诸多1930、40年代英美小说涌入意大利,这些作品的社会改革性格也在意大利文坛造成影响。
5。“自然主义”(naturalism)为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文学、美术运动,由自然科学(尢其是达尔文的研究)所启发。在文学的领域里“自然主义”是“写实主义”传统的延伸,追求更忠实客观的写实呈现,最好可以呈现“生活的横切片”但“自然主义”又和“写实主义”不同:“自然主义”强调科学决定论,着重于文学角色的环境、生理面,而非角色的内里、心理面。后来“自然主义”作者遭受批评,因为他们的作品仍然含蕴偏见,根本不如他们声明的那般客观真实。就时间脉络来看,应是较晚的“自然主义”向较早的“写实主义”求异,而非“写实主义”重审“自然主义”不过卡尔维诺文中“我们的『写实主义』”并不是原先的“写实主义”,而应是修正版本的“新写实主义”──从上下文看来,意大利“新写实主义”的重点与其说是忠实客观,不如说是热血激情,和“自然主义”有所不同。
6。威尔加(GiovanniVerga,1840-1922),小说家、剧作家,意大利写实主义的代表人物。他影响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的意大利作家,他的小说也被改拍为著名的新写实主义电影《大地动摇》(Terratrema,导演为威斯康提〔LuchinoVisconti〕)。
7。维多里尼(ElioVittorini,1908-1966),小说家、翻译家,小说作品以意大利新写实主义风格著称。
8。帕维瑟(CesarePavese,1908-1950),意大利诗人、批评家、小说家、翻译家。他和维多里尼一样,将许多现代英美文学引介至意大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