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小说

字:
关灯 护眼
聚小说 > 走进无人区 > 冰雪万里长征南极(2/4)

冰雪万里长征南极(2/4)

严峻的考验第一个星期的平静天气结束后,接踵而来的是暴风雪、冰隙区和低温。考察队开始面临严峻的考验。

打胜第一仗1989年7月26日,国际横穿南极考察队全队员从中国的长城站飞抵位于南极半岛拉尔森冰架北端的发地——海豹冰原岛峰。7月27日,队员行了数公里的试行。28日当地时间上午9时正,6名队员、41条经过3年训练的斯基狼狗拉着3个雪橇,正式踏上了横穿南极的征途。

冰隙是因冰川的各个分运动速度不同而造成的裂,表面常为冰雪覆盖,实际却是几米甚至几十米的沟。如果人或雪橇从上面经过,就有可能坠沟底,造成伤亡,因此非常危险。拉雪撬的狗好几次掉了冰隙。幸好都被救了上来。

10月中旬,考察队到达雷克斯山区,在接近赛普尔时,气温低达零下35到40摄氏度。从东边刮来的极地大风正好迎面扑向东的考察队员,刺骨钻心,难以忍受。

顺利过极考察队11月7日到达国者丘陵,走完了第一段2100公里的艰难路程。这个时间比预定计划晚了25天。秦大河和其他队员一样,虽然十分疲劳,但决心接受新的挑战,争取时间,及时到达极。他们确定了无论如何要在40天内赶到极

一天下来,队员们的脸都了,每个人都有冻伤。6人中只有秦大河镜,脸无法包严,金属镜架又特别凉,回而伤得比别人更重,尤其是鼻梁和总是旧伤未好,又添新伤。有段时间他脆不镜,只防风镜,可这样又看不清前面的人和路。后来他脆从上穿着的特制绒上剪下一块用来包在脸上。这材料既可挡风,又不妨碍呼。每天晚上把它取下时,上面都结有一大块冰。南极的风可怕,这是考察队员们的一致看法。当我问到秦大河这次横穿南极考察中印象最的是什么时,他毫不犹豫地回答说:“风,南极的风实在太厉害了。”

在开始阶段,人和狗在力和其他方面都需要有个适应过程。恰好几天的天气很好,为考察队提供了较好的条件。加之当时南极正值寒季,夜长日短,考察队每天仅行走4至6个小时,因此第一个星期展比较顺利。只是秦大河并不像他的队友那样轻松。由于他雪技术不佳,为跟上队伍,前几天他实际上不是在雪,而是在快步行走。队友们开玩笑地说他雪时像个“优的舞蹈家”。可是他这样却要付比别人更多的力。因而到十分吃力。有时实在没有办法,只好把腰带挂在雪橇上向前行。横穿南极,全程6000公里,计划7个月左右完成,即每天平均要走将近30公里路程。靠步行显然是难以到。因此,对秦大河来说,迅速掌握雪技术成了首要任务。他每天以顽的毅力持跟着队友们,一边行,一边学习。

一个星期后。他就能连续雪了:第一天连续一小时,第二天两小时……雪时间逐日增加。到8月中旬,他终于可以和其他队员一样,全天全程雪了。他以意志和汗打胜了冰雪长征途中的第一仗。

牙齿”了。不过他认为医生的法并非没有理。因为如果牙不好,万一在横穿南极途中疼痛发炎,就毫无办法。只要两顿饭吃不好,在那力消耗极大的情况下,立刻就会无法持。

恶劣的天气和自然条件,使考察队的行速度大受影响,有时一天只能前两三公里。因此通过南极半岛的时间要比预定计划慢得多。而这次横穿南极的最后一段路线将经过气温最低的“寒极”地带。为避免在南极的寒季(每年4月至10月)通过这一地带,遇到特别低温而使整个计划失败,必须采取措施把耽误的时间追赶回来。考察队经与设在智利蓬塔阿雷纳斯的大本营和在法国、国的协调办公室联系,最后决定把雪橇的运载重量减到最低限度,把一切能扔的品,包括备用的帐篷、睡袋、甚至替换的内衣及分科学仪全都扔掉,轻装前,务必赶在寒季到来前抵达目的地。

从8月下旬起,考察队在南极半岛了这次横穿迷中最危险的大冰隙地区。

8月4日,一场烈暴风雪袭来,持续了两天两夜,风速达35至40米每秒。两个月内风速超过120公里每小时的日竟有1/4。雪层常常达到一两米厚,有时几乎把狗埋在雪里,使得考察队无法前。暴风雪来临时,天昏地暗,能见度极差。队员们有时连走在前面的雪橇都分辨不清;晚上从一个帐篷走到另一个帐篷都必须用绳拴在上,否则就会迷失方向。

【1】【2】【3】【4】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日常偷渡失败空赋倾城色(NP)风吹不进(1V2)失败者(np)星际入侵(np)魔头的命根 (双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