度为零下25摄氏度时,帐篷里的温度可保持在零下2度左右。但外面气温如下降到零下40摄氏度,则帐篷里就只有零下10摄氏度。在这种情况下,早上睡醒后起床都十分困难,10个手指无法伸直,只能一个一个慢慢掰开。我见到大河时,他的10个手指头还都仍处于麻木状态,他说,大概还要二三个月才能完全恢复正常。
在探险考察过程中,队员们因为每天要在低温条件下长时间滑雪,所以体力消耗特别大。途中吃的主要是一种压缩干粮,热量很丰富。按规定,每人每天必须保证6000大卡的热量。但队员们还是常常会产生一种特有的饥饿感。在遇到特别低温时,这种饥饿感就更加明显。大河说,那时肚子就像是填不满的无底洞。他一顿饭可以吃4块牛排,重1/4磅一块的黄油一次就得吃一块半,奶酪也是大块大块地往嘴里送。可尽管如此,还总觉得饿。肚子吃饱了,心里还想吃。回想起来,自己都感到很好笑。
最后的冲刺为避免在低温地区遇到过低的气温而使横穿南极计划受挫,考察队加速前进。
队员们和狗拉雪橇都在以每天40公里的速度向东滑行,位干印度洋之滨的目的地越来越近。2月14日,越过苏联少先队站后,地势骤然下降:考察队开始向海边迈进了。
队员们已能感觉到海洋的影响,气温也在上升。但是,在南极半岛曾遇到过的那种暴风雪和冰川裂隙又随之而来。风雪交加的天气,高低不平的冰面,纵横交错的裂隙,似乎都在唤起考察队员们的回忆,想让他们把南极的这一切都永远铭记在心。
离目的地和平站还有26公里,只剩一天的路程了。在这最后时刻,突然发生了惊险的事情:日本队员舟津圭三失踪了。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风雪使他无法辨别帐篷的位置而迷失了方向。队友们着急地找了他一夜,直至第二天清早才发现他。他像那些狼狗一样,在自己身上盖了一层雪来保温,在野外度过了一夜,幸好没有冻坏。
大家都松了口气。这时,再也没有什么障碍能够阻挡这支国际考察队了。6名队员经过最后一天的冲刺后,终于走完了全长5986公里的路程(预测距离为6300公里),于1990年3月3日当地时间下午7点10分安全抵达这次横穿南极活动的目的地——苏联和平站,完成了史无前例的南极大陆上的“万里长征”。秦大河与5位队友一个个象征性地通过了写着“终点”字样的横幅。英雄们胜利的消息通过卫星立即传遍了全世界。一曲人类征服大自然的凯歌响彻全球。
“我是普通人”
在冰天雪地的南极,与险恶的自然环境和气候条件顽强搏斗200多天,行程逾万里,其艰险程度可想而知。考察队的队员们在巴黎向各界介绍他们横穿南极经过的时候,都毫不讳言地承认,这次考察“太艰苦了”。考察队队长、法国医生让。路易。艾蒂安在谈到考察队的艰难遭遇时,激动得几乎流下了眼泪,说不出话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