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最初的作品是一首首的小诗。我还记得我的第一首诗叫“黑天使之梦”这个名字是我在一本琼瑶小说里看到的,我
本就不知
是什么意思,只是觉得好、抒情,就照用了过来。我那时的诗写得很差,不过是一些“为赋新词”的牵
之作,但我对它投注了很多的
力,一下
写满了厚厚的好几个本
。这之后我的成绩一落千丈。而我对诗的痴迷也成为了很多人的笑柄。有一次我母亲去学校开家长会回来,心情很是不好,原因是她一提到是饶雪漫的家长,别的家长就会异
同声地说:“哦!是写诗的那一个。”我的“
名”对母亲来说是一个很大的讽刺。那一次期中考我的成绩在班上是第四十六名,倒数第三。这使我的父母下决心要禁止我写诗。他们常在我学习的时候
其不意地
现在我的
后,检查我究竟是在学习还是在写诗。我的父母一直都是很开明的,我知
他们这样
完全是因为迫不得已,内疚使我锁上了我所有的诗集,并发誓考不上大学便不再动它们。
那个女生没有留名。字写得纤纤细细,完全不象她的语言。她还给我寄了一本书,陈丹燕的《女中学生三曲》。那是一本红
封面的书,纸张有些黄,摸上去
的。直到现在我仍视若珍宝地保存着。整个炎
的暑假,我一直在读它,那是一
我并不熟悉但仿佛又渴望已久的叙述方式。读一下,心动一下。一
很文学的
觉。我停下了手中幻想的笔,我想我也可以象陈丹燕一样地来说故事,说给自己听,说给那个不知名的女孩听。要不,我就一个字也不写。
但是这样的誓言并没有持多久,在我念初二的时候,女生中开始
行看各
各样的言情小说,除了琼瑶之外,又多了岑凯
,亦舒,严沁,还有三
和她的大胡
荷西。而我那时依旧是一个发育不全的矮矮的黄
丫
,穿最不
行的衣服,剪着参差不齐的学生
,
很多稀奇古怪的梦。就这样我开始没有选择地写起小说来。内容当然是摸仿别人的,只不过男女主角换成了校园里的少男少女。我无一例外地为他们安排了相识、相
、
泪分手的故事情节。这些小说在无意间被同学发现了,我万万没想到的是,它们并不象我的诗那样受到冷落和嘲笑,相反,而是大受
迎!现在想来,这多半是因为那时大家都太迷言情小说了,作家们写的不够看,用我写的来填一下空罢了。但不
怎么说,这在当时给了我莫大的鼓励。我的小说开始越来越多越来越长,这些小说除了给班上的同学看以外,还开始
向学校各班和许多别的学校。他们给了它一个我很害怕的名字,叫“手抄本。”但我已经顾不了这么多了,我在本市的中学生之间开始变得小有名气起来,甚至有许多外校的女生跑来找我,告诉我她们的“初恋”故事,希望我能把她们写
小说中去。那些日
,我一直在孜孜孙不倦地编写着这些无聊的故事,有时上课时也写,写好一张就传给下一排等着看的同学。这一切我的父母都被蒙在鼓里,还好我的成绩中不溜秋,这让他们
信我不再发疯地写诗,却没想到我正在拼命地写着一些叫不上小说的小说。但那些日
我真的以为自己成了一个作家了,走在街上也昂首
的样
。现在想起来,当初那样的写作使我失去了很多的东西,但也让我从一
内心
极度的自卑中解脱了
来,少了许多成长的不愉快,直到现在我也不知
这究竟是是一件好事还是坏事。
有一次,一个外校的女生给我写了一封信。她在信中言辞尖锐地说:“你难就不觉得你写的东西一钱不值吗?我希望你能去看看《飘》,看看《红楼梦》,看看沈从文,看看王蒙。我希望你会脸红。文学是真实的,不要浪费了你的才华!”
我之所以用“又”字那是因为我母亲其实一直为我订阅了这本刊,只是我天天忙于胡编
想,从没好好地读过它。那个夏天对阅读重新的接近让我有些如饥似渴。我从灰扑扑的竹书架上把它们翻了
来,这一翻,就翻
了一个崭新的世界。
心焦燥。直到我找到一很好的发
方式,那就是--写作。
同时,实在值得庆幸的一件事--就是在这个时候,我又遇到了《少年文艺》(江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