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就是这样,你不能够躲避时代的发展变迁对于你的刻影响,所有人都被时间改变着。同样,时间也改变着文学。现在再来看中国文学接受外来文学(拉丁
洲文学)影响的那次大
,就会产生更接近本质意义上的观
——那是一次基本上丧失内容或者说抛弃了内容的形式上的冲击,它丰富了文学的表现形式,却逃避和抛弃了拉丁
洲文学的
髓,其后果是中国文学不但没有“爆炸”反而由于轻率地玩
技巧大规模地失去了读者,文学的神圣光环被文学自
的骄狂和漫不经心熄灭了。谁该为此负责?当然不是那些
行艺术形式探索和表现的作家,也不是那些评论家连篇累牍的鼓噪,而是时代——你不能
求这些人去
时代不容许
的事情。实际上,那些先行的探索者是让人敬重的,他们的经验(哪
人生的起就像掷骰
一样,它的偶然
植
于无法逃避的事实之中。这使我想到存在主义哲学家海德格尔曾经说过的一段话,大致意思是: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在一定的时间、一定的历史时代、一定的社会、带着一定的遗传基因被我们的父母生养
来,所有这些因素对于我们来说都是“被给予”的,用海德格尔的话说,我们每一个人都是被“扔”到这个世界中来的。
指这一
至关重要。
我们必须照这一切开始我们的生活。很多被人当作真实和理所当然的东西,其实不过是人生存其中的社会暗示影响所造成的虚幻。一个人的
德态度(他的
理特征)来源于他本人的心理结构,但是,这些态度又和他所
的那个社会的历史、文化发生着联系,因此也必然
现着
刻的社会历史和文化的特征。
在文学的意义上,我宁可认为不知历史在哪里,我只能在看到它的那个地方观察它,而我观察它的那个地方肯定不是别人的地方。历史就像浩渺的星空一样,虽然有
星光,但其
仍是
大的虚无,或者换一句话说,尽
历史是一个必须赋予内容——不
必然
还是或然
——的概念,但是,我的主人公经历的所谓历史没有内容,他们仅仅是时间过程中偶然
现的人
。所以,我不希望读者过于看重本书的历史叙述,那是为了演
不得不搭建的舞台,历史在这里是一个借助的概念,实际上,把它理解为“时间的过程”更为合适。我更为关注的是人类自
,我描写的是在时间过程中的人。
新时期文学经历了二十多年探索和发展,终于磕磕绊绊地走到了今天,历史会对它评价,但这需要时间。就我个人来说,这二十多年是我生命的
心区域,
照通常规律,这段时间应当是最富于创造力的时期,但是我并没有写
让自己满意的作品,其中原因多多,
慨也多多。
新的世纪,当我完全彻底地把文学作为惟一生存方式以后,我
觉一个目标越来越清晰,
觉自己正在接近这个目标——这也就是我为什么要突然加力,以前所未有的激情和速度写作
3
我的看法是:历史不是某我们无法了解的力量汇集而成的社会情态,它实际上来源于我们每一个人的创造,换一句话说,历史是由无数个人动机汇集而成的某
形式的社会变动。历史无所谓正义或者非正义,它仅仅是一
不能被
行价值判断的
固存在,就像一座巍然而立的
山,人类用自己的行为造就了它,而它又很难因为人的愿望和要求被改变,所有个
为了生存都必须与它共
。这时候的历史实际上已经演变为某
脱离于人类自
的
固客
,在它面前,人类任何向自我回归的渴望都会演变成为一场斗争,一场在灵魂
行的艰苦卓绝的斗争。
被称之为历史的东西不是现在行式的描述,它是一
过去式的述说,一
能够依据某
理
原则联结成为线索的东西。从表面上看它
有
固的必然
,它的质地和方向不容许质疑,但是如果我们观察细节,就会发现有许多或然
,只有在或然
当中我们才能够发现人类心灵的轨迹。这就像
理学上的不确定原则:“我们不能非常确切地同时知
一个粒
在哪里和它的运动速度是多少;如果我们能够测
它的准确位置,我们就无法测量
它的速度。”我们把它引申一下:如果你检测历史,你就不知
它在哪里;如果你知
它在哪里,你就不可能确知它的速度或者说运动方向。这很耐人寻味。
弱?
长篇小说的原因。
我们所说的人与历史的关系大抵也是这样一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