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他脾气大,但绝不平白无故地乱发脾气。
一次,他与程(砚秋)派弟子王吟秋合作演出《吕布与貂婵》。演出头一天,票已售出过半。他突然接到王吟秋的电话,说:“貂婵要唱八句‘慢板’(京剧唱腔的一种板式)。”
叶盛兰想也没想,便说:“自然的。”
过一会儿,来了第二个电话,说:“后面唱‘二六’(京剧唱腔的一种板式)时,我要舞绸子的。”
叶盛兰同意了,说:“好。”
晚上,又来第三个电话,说:“我不唱后面《白门楼》,那里的貂婵是二旦(即次于主要角色的二路旦角)的活儿。”叶盛兰也点了头,只好再找个二牌旦角,为此,还要再多开一份儿包银(京剧戏班每场付给演员的酬劳)。
为了艺术,他用的下手活儿都是上乘的,故而开支相当大。票房收入虽然不少,但自己所得并不太多。到了1948年,京剧界的好角儿已如繁星万点,有明也有灭。就在这样境况下,叶盛兰非常红火。可以说,他和他的育化社每唱一场,都费尽心思。
日常生活中,叶盛兰也是温文尔雅,一表人才,只是他眼睛近视。别看他的台上眼神好,那是表演,在做戏。在台下,因为高度近视,熟人、同事从身边过,他因为分辨不出而未打招呼,无形中得罪了人。后经朋友劝导,他才配了眼镜。这样,得罪人的事就没有再发生了。
一次,齐崧先生在上海飞达西餐厅吃午茶,巧遇叶盛兰。飞达当时是上海有名的饮茶胜地,也是文人荟萃之所,和天津的起士林差不多。每至下午四点左右,宾客常满,仕女如云,后至者须站班等候。叶盛兰正陪着两位小姐,看见齐崧便起身过来招呼。齐崧遂问他住在哪里,是否和三哥(盛章)在一起。
叶盛兰答:“我没有一定的落脚的地方,有约最好是到‘黄金’后台见面。”
见他说话时略带忸怩之色,心里明白的齐崧自不多问。望望那边的女士,齐又问:“那两位小姐是新交还是旧友?”
叶笑着说:“我们刚认识不久。”
“听说你的女朋友多得很呢,每天换一个都来不及,可有此话?”
叶盛兰红了脸,笑答:“七爷(即齐崧),怎么您也会开玩笑了。每天我连吃饭睡觉的时候都没有,哪儿还有空儿交女朋友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