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乔治白,那是维嘉最喜欢的牌子。灰蓝色的衬衫,维嘉也有,但不是这样中规中矩的穿法,他会敞着领子,露出红丝带穿起来的玉石,袖口挽起,衣服的下摆放进牛仔裤。维嘉的衣饰都是没有章法的,却动人心魄。
想起维嘉,我不禁有些发怔。我有十年没有见过他了。维嘉。我心牵痛。
"四根木头,"林梧榆笑着解释,"我的名字里有四根木头。"我敷衍地笑笑,并不懂得他的幽默感。
"汪——汪——"苏鸟突然学着大毛的叫声,蹦到我们中间来,猛然拽住我的手,像拳击裁判宣布胜出者那样高高举起。
"郑重推荐,我老姐,苏画,28岁,未婚,资深新闻记者。"她一本正经地大声说。苏幻和那对孪生兄弟心照不宣地挤挤眼睛。
突然间我明白过来,我的孪生妹妹,她们竟然是在为我做媒。林梧榆,穿着意大利乔治白的、老土的男人。
没有错,我28岁,未婚,资深新闻记者,容貌很看得过去。父亲是画家,母亲在法国,孪生妹妹正读博士。没有错,什么都是真的。但不是那么一回事,根本不是那么一回事。
我28岁,未婚,每天吃一碗猪油桂花汤圆,每天听一次苏州评弹,享用金咭、银餐具、KENIO套装、CHANEC香水、PRADA手袋。社会新闻部的主任,我的头儿,在一次醉酒之后大着舌头对我说:
"苏画,雅痞要是可以用来形容女人,你就是百分之百的女雅痞。"
便是这般认得了林梧榆。他穿着新买不久的意大利乔治白衬衫,带着彬彬有礼的大毛,穿越酷热的夏日,穿越城市拥挤的人丛,穿越时间与空间的暗影,邂逅了28岁、独身的我。女雅痞的我。
一切都充满预谋。
28岁的时候,我没有男朋友,也没有女朋友。我的女同学们,她们嫁给了各式各样的男人——澳大利亚的中国人,伦敦的日尔曼人,要不就是做皮货生意的安徽人,贩卖电器的宁波人。有一个女孩子,甚至嫁给文莱的非洲人,那男人很帅,像丹尼尔·华盛顿,只是面孔一层黑茸茸的细毛,好似打劫犯故意罩上的网眼黑丝袜。我的女同学们,她们骁勇善战,像一些锡箔纸质的、轻飘飘的招贴,镌印在灰苍的黄昏里。不同国度的黄昏。
我,未婚。不是没有人追。好歹有两个男人向我求过婚。一个是酒店制品公司的老板,他在他的作坊里生产酒店专用的浴缸桌椅餐具,以及女服务员的中式对襟裙装。另一个是韩国某家电的技术维修人员,他成年穿工作服,背上印着厂家的名称,节约了一笔相当可观的置装费。酒店制品公司的老板经常邀请我共进晚餐,他挑三拣四,在牛尾汤里发现茴香,在罗宋面包里发现未切碎的蒜茸,逼着收银员打折。技术维修人员不断地送东西给我,男式皮包,洗发水,绒线袜子,雪白的小方块毛巾,大号的铝合金口杯,都是公司发放的福利品,全都印有公司的产品介绍。
他们向我求婚,恳求与我相伴终生。我可以选择成为酒店制品公司的老板娘,抑或是技术维修人员的太太。
(B)
百货公司周年庆,推出系列促销活动。热气球上悬挂着巨型条幅,全部是"流行服饰清仓大甩卖"、"一路狂飙,一减到底"一类的煽动性标语。我在人群里穿行,逮住那些极度不耐烦的女顾客做访问。
你对商场大减价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