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來等陪考官閨將近兩個月,在閱卷完畢之前不得
閨,亦不得與閨外聯絡。他們空閒無事,李龍眠畫馬自娛,黃
堅則寫陰森淒慘的鬼詩,彼此說奇異的神仙故事。至于蘇東坡如何,黃
堅記載的是:"東坡居士極不惜書,然不可乞。有乞書者,正
譜責之,或終不與一字。元植中鎖試禮
,每來見過案上紙,不擇
,書遍乃已。
喜酒,然不過四五角已爛醉,不辭謝而就臥。鼻鼾如雷,少焉蘇醒,落筆如風雨。雖濾
皆有意味,真神仙中人。"
藝術上所有的問題,都是節奏的問題,不是繪畫、雕刻、音樂,只要
是運動,每種藝術形式就有隱
的節奏。甚至在建築,一個哥德的教堂向
處仰望、一座橋樑橫跨、一個監獄沉思。從
學上看,甚至可以論人品而說"猛衝"、"疾掃"、"狂暴",這都是節奏概念。在中國藝術裏,節奏的基本概念是由書法確立的。中國的批評家愛慕書法時,他不欣賞靜態的比例與對稱,而是在頭腦裏追隨著書家走,從一個字的開始到結尾,再一直到一張紙的末端,仿佛他在觀賞紙上的舞蹈一般。因此探索這種
象畫的路
,自然不同于西洋
象畫。其基本的理論是"
是運動"("
便是律動
"),發展成為中國繪畫上至
無上的原理的,就是這種節奏的基本概念。
說中國書法是一種象畫,這種解釋真是再容易不過。中國書法的問題和
象畫的問題,確是相似。在評論中國書法時,評論者完全不顧中國字的
義,而
本上就看
一種
象的組合。說中國字是
象畫,只因為不像普通畫那樣描寫
象的
體。中國字由線條和線條構成的偏旁所組成,
有無限的變化,而藝術原理則要求這些字之排列成行,必須排列的
妙,必須與同一行或其他行的字
合洽當。因為中國字由最複雜的成分所組成,所以呈現
構圖的各種問題,包括軸線、輪廓、組織、對比、平衡、比例等項,尤其重視整體的統一。
蘇東坡在世時,曾使人畫像數幅,其中最有名者為程懷立和名畫家李龍眠所畫。在李龍眠所畫的一幅上,蘇東坡坐岩石,一條藤杖斜橫于膝上。黃
堅說這張畫像正好把握住他微醉之時的神情。從姿勢上看,他很輕鬆的坐著,似正在思索宇宙中萬
盛衰之理,也正享受
前大自然的森羅萬象。隨時他都可能立起來,提筆沾墨,抒寫
懷中之所
,或是用
妙的詩歌,或是用氣韻生動的一幅畫,或是用神味醇厚的書法。
有蘇東坡幾封給朋友最親密的信,刻在石頭上,他去世之后當拓片賣,就是所謂"西樓帖",這本帖至今還在,看來就仿佛鄰居的目光一樣熟悉。蘇東坡在一封信的再啟裏,他代妻
向一個朋友
謝,因為那個朋友送了他妻
一把梳
。在另一個再啟裏,他說要送人一鍋鹹豬
。
這個運動上的節奏的概念,改變了所有藝術家對線條、品質、表面、材料的看法。因為,倘若
是動態而非靜態的,所有平直的線條和表面,像工程藍圖的東西自然都不屬于藝術的範圍,而人必須尋求,舉例說,樹枝的折線與不平直的線條,因為只有彎曲與轉折線才能暗示生命與運動;只要筆的壓下,微頓,疾行,偶爾的飛白潑濺,能細心並有意保存于紙上,則不難看
此種不平直的線條的生命力和運動
。在中國書法和繪畫裏,當力戒平直線條,除非另有必要,比如描畫桌
的邊緣,不得不直,這是基本的原則。結構的概念也隨之改變了。倘若那些線面是僵直死板的話,中國藝術家是不能滿足于此種靜態的安排與線和麵的對比的。
有一次,杜幾先帶來一張上好的紙張,請蘇東坡在上面寫字,但是他提了字的大小排列等問題。蘇東坡笑着問他:"我現在是不是賣菜?"哲宗元佑二年(一0八七)三月,康師孟已經
版了蘇氏兄弟九本字帖的
摹本。蘇東坡自己的若
朋友都是熱心搜集蘇字的。一天晚上,他的幾個朋友在他家,正在翻查幾個舊箱
。有人找到一張紙,上面的字是蘇東坡寫的,還依稀可讀。仔細一看,原來是他在黃州貶謫期間醉中寫的"黃泥板詞"。有的地方已然汙損,連東坡自己都不能辨認。張來抄寫了一遍,
給蘇東坡,自己則保留那份真跡。幾天之后,蘇東坡收到駙馬王詵寄來的一封信。信裏說:"吾日夕購
書不厭,近又以三縑博得兩紙字。有近畫當稍以遺我,勿多費我絹也。"
蘇東坡論自己書畫時說:"吾書雖不甚佳,然自新意,不踐古人,是一快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