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她来说并非什么难以理解的外人,她想在这世外桃源中有这样一位洋婆婆,实在是桩幸事、雅事、趣事。
田月明离开北京设计院时,领导、同事乃至传达室的老头、食堂的炊事员对她都流露出了真诚的恋恋不舍之情。与蒋盈波回忆起大学毕业后所到的第一个单位特别是第一位单位最高领导时只有恐怖与厌恶截然不同,田月明始终怀念着北京设计院的那些岁月,她的第一位单位最高领导——设计院的党委书记也是一个瘦高个儿,并且面颊上也有个伤疤,也其貌不扬,并且也是工农出身,浑身土得掉渣儿,有时在办公室里同人谈话谈着谈着不知不觉之间一双脚就全挪到椅子上简直是蹲在那上头了,可田月明回忆起他来还是充满好感,因为他尊重知识分子,尊重创造性劳动,尊重开拓的意愿,并且最让田月明感到难得的是他尊重别人的隐私,在他的领导下设计院里的工作兴旺稳健地朝前推进着,就连食堂的饭菜也不断地可口而便宜起来…田月明记得那位书记答应放她去天津时一边用撕下的废纸卷着烟丝一边对她说:“有什么法子呢?你那对象他调不进北京,我们只好放你去,可你们这批大学毕业生,是新中国培养出来的第一代人才啊,咱们设计院要一代代发展下去,你们就是创业的元老啊,你这个元老走了,我心里不好受啊…”说得最不爱哭天抹泪的田月明也不禁掏出手绢去抹发潮的眼睛擤发酸的鼻子…
田月明为西人放弃了元老的事业,并且因为天津相应的设计院编制已满,她只好暂时调到一个专业不那么对口的单位先作“过渡”但这对田月明来说是心甘情愿的。她梦想成真了。泰伦·鲍华整个儿属于了她。
4
生下了斐斐。
这第二代混血儿绝对是一个标准的安琪儿,她好重!一生下来就有3400克!尽管田月明为了让她生出来吃尽了苦头,可把那白生生的安琪儿抱在怀里时,她快乐得简直有点腾云驾雾。欧妈头一回来医院看孙女儿便叫她斐斐。田月明原以为用中国字表示应用飞飞或菲菲等写法,但爷爷后来郑重声明孙女儿的名字应写作郑斐斐。郑斐斐头发同她爸爸一样随爷爷,生下来数量不多但根根乌黑。郑斐斐眼睛不像她爸爸那样带有奶奶那种味道,而是黑油油的眸子。这大概也并非爷爷的遗传而是因为她有田家的血统。郑斐斐黑头发黑眼珠可任谁望上一眼便会感到她是十足的洋味儿,那眼窝,那小嘴,那脸蛋,那轮廓,说不清道不明究竟为什么就是跟纯粹的中国父母生下的孩子不一样…
从医院回到家中,在三楼起居室里坐月子。也只能在那里。田月明和西人自己的亭子间卧室只有6平方米,放下双人床以后,只能勉强再放下一只五斗橱、书籍和一些零碎物品,只好在床上放脚那头的墙壁上自己设计装置一个吊柜。梳妆台那个时代不讲究,田月明完全可以放弃,但一直想有张书桌,无奈那亭子间再放不下一张书桌,因此要写点什么东西时只好上楼,西人可以到父母的房间去写——那里有很堂皇的带台灯的书桌,田月明一般就利用吃饭的圆桌来写。亭子间卧室既然如此狭小,抱回斐斐坐月子,当然只好在三楼起居室里了。
月子坐完了,田月明该去上班,斐斐怎么办?这在别的家庭简直用不着讨论,奶奶才50出头,身体十分健康,又不用上班,不是正好带孙女儿吗?但欧妈不同于中国的家庭妇女,不错,她极爱斐斐,对儿媳也极有善意,但她对斐斐的照顾只限于动嘴,田月明坐月子初期斐斐的尿子都是西人来洗,但西人洗了几天便觉得麻烦而无趣,好在田月明身体恢复得极快,后来就由她自己来洗,西人只帮着准备温水和换水、倒水,再后来则完全由田月明包揽了,她做这类事时,西人便陪他爸爸下国际象棋或用德语同欧妈聊天,非他搭一把手的时候得叫唤他,他才能过去帮忙。
田月明希望能请个保姆,在她恢复上班以后在家里照看斐斐,这样不是还能减轻欧妈做饭和收拾屋子的负担吗?西人马上同意,但西人跑进里间屋和欧妈用德语商量了一阵便走出来对她说:“不必请保姆了,保姆来了不好办。”
田月明问:“有什么不好办呢?”
西人说:“保姆来了住哪儿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