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年是一九六九年,是备战的年月,城镇人一律疏散,她跟继父商量的结果就是将我和弟弟送回另一个县的农村老家。我当时想,还不如不商量的好。他们叫来了我的同父异母的
,让她把我和弟弟接回下乡,我们经过地区所在县玉林时,在
的同学家吃了两顿饭,其中有一顿是十分好吃的炒米粉。那里还有一台织布机引起了我的注意,那是我第一次看到这
奇怪的机
。在逛大街时我母亲给我
的五块钱(在当时是一笔
款)被小偷偷走了,我
首先想到的是千万不要把丢钱的事告诉妈。她找了熟人,让我们坐上了开往家乡县城的解放牌大卡车,那车汽油味很重,我吐得天翻地覆才到靠近老家的一个小镇。然后我们步行二十几里回到老家,开始了每顿吃很稀的稀粥和很咸的咸菜的日
。
回老家的日是暑假的日
,秋天到来的时候学校就开学了,开学的日
永远是我的节日,我总是在开学之前的两三天就兴奋起来,心情轻松愉快,在那个四年级开始的学期,我在老家的山上割草打柴,没有人想到我应该上学。我母亲没有来看我,也没有给我写信,现在想来,她当初也许是下了决心把我们放在老家了,她想她已经尽到了责任,一个人靠三十几元工资拉扯了两个孩
六年之久,她已经问心无愧了,林家的人有义务把林家的后代拉扯成人。在那段日
里,我一有空就跑到大队的学校张望,我远远地站在教室的后面,看着那些衣衫破旧的农村孩
在上课。我内心充满了艳羡、焦虑和茫然,跟现在“希望工程”所要挽救的失学儿童毫无二致,唯一不同的只是他们是贫穷落后地区的农村孩
,我不是,我母亲是国家
、医务工作者。
那是我失学的日,想起这段日
我心痛
裂。起初我不知
我将失学了,我以为仅仅只是因为备战,母亲让我回老家暂时躲一躲,很快就会把我接回家的。在农村的叔叔家一安顿下来,我立即给母亲写信,信发
之后几天,我便每天到大队
等回信,我每天都去,但每天都是白等。我等了快一个月,母亲的信还是没有来,这时
说:多米,你不要再等了,你妈既然结婚了,你就在老家过吧,叔叔是好心人,不会嫌你的。这番话使我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
,我隐约
到,我也许回不了B镇母亲的
边了。
从秋天到冬天,荒凉而无望。天到来的时候,学校又要开学了。我的同父异母的
给我母亲写了一封信,信中说,多米是个聪明过人的孩
,她举例说,她唱过的歌,不
有多复杂,多长,只要唱了一遍,多米就能一字不拉地唱
来。起先她以为我学过,后来发现确实不是,这使她十分吃惊。因此她希望母亲能重视我培养我。我的
是地区
中的
材生,既聪明又善良,只是生不逢时成了回乡知青,与她相比,我的命运好多了。现在想起她,我就看见她一个人站在一片匕首般锋利的菠萝地里,她的
全是
漉漉的
,她用凄清的音调唱着
泽东诗词《七律·送瘟神》:“绿
青山枉自多,华佗无奈小虫何。千村薜荔人遗矢,万
萧疏鬼唱歌…”这首歌连同她那凄凉的唱法成为我在老家的日
里的背景音乐。
告诫我,
中毕业后一定要
队,千万不要回乡,否则就会成为宗族斗争的牺牲品。
至今我谢我的小叔叔,他能在他四个孩
之外收留我们
弟,使我们吃上他的孩
也吃的很稀的稀粥和很咸的咸菜(那是一
用萝卜加大量生盐熬煮几天几夜,直到把萝卜煮到发黑的地步才能完成,放在缸里,名称叫“萝卜腩”的一
咸菜)。叔叔让我上山打柴是理所当然的,他认为我既然已经十岁了就不能白吃饭;他不让我上学,也是理所当然的,他想既然我母亲都想不到让我上学他为什么要多
闲事呢?
我知,在这
小说中,我往失学的岔路上走得太远了,据说这是典型的女
写法,视
散漫、随遇而安。让我回到母亲和故乡的话题上。
想像在那些我发烧的夜晚,母亲一个独女人,是如何六神无主、心急如焚地等待天亮。我猜想母亲当年拖了六年才再婚,一定是为了我,我父亲去世的那年她才二十四岁,她一直到三十岁才再婚,在她二十四岁到三十岁的
丽岁月里,曾经有一个姓杨的叔叔经常到我家里来,后来他不见了,听母亲的同事说杨叔叔的家
成分是地主,母亲怕影响我的前途。我想这是真的。我还想起来,母亲再婚的时候确实跟我说过,她说你继父成分好,以后不会影响你的前途。她又说:家里还是要有个男人,这么多年,凡事没人可商量。当时我不懂这些,我只有十岁,我想:要人商量
什么?一切自己决定好了。
那些日我没有想念母亲,我
神地想念的是我的同班女同学,我跟她们算不上很要好,但我想念她们。我
神地想念她们的外号、吵架的声音、难听的
话,她们所有的恶劣行为在我的面前如繁
般灿烂和明亮,就像并不是我真正经历过的,而是一个梦境或天堂,我与她们真正是隔了千山万
,永远不能再相见了。我怀着永别的心情给她们写了一封信。回信很快就来了,信封胀鼓鼓的,写着我的名字,这是我生平收到的第一封信,我激动不已地拆了封,里面是大小不同的五六张纸,是五六个同学写来的,她们每人抄了一段
主席语录,那是当年的习惯,写作文和写信都要先抄语录。她们不知
要给我怎样的鼓励才好,她们便抄
:“你们要关心国家大事,要把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
行到底!”“领导我们事业的
心力量是中国共产党,指导我们思想的理论基础是
克思列宁主义。”写了庄严的语录,才是她们各自寥寥数语的信“文革”中念书的四年级学生,除了抄语录以外就表达不
别的意思了,她们的信空
无
,甚至千篇一律,但我如获至宝地捧着它们,就像捧着最
彩的故事,它们像火焰一样一朵一朵地在我的
开放,成为我的节日。我无数次地读过它们之后我平静地想:她们虽然还在念书,但她们不如我。
到家没几天,学校就开学了,我怀着重获新生的心情跑到学校报名。跨学校门
,我一
看到大厅正中贴着四年级报名
的地方正站着
重我的算术老师。他看到我
睛一亮,说:林多米,上学期你回老家去了?我还以为你不来了呢!他在报名册上飞快地写下我的名字,然后微笑着看我说:这回你要补课了。这时又来了一个女同学要报名,女同学说
了自己的名字,老师忘了怎么写,又重复一次,这个场面使我
到自信。一上课,老师就说要复习上学期的内容,第一节课先
一些小数除法的题给大家算算,看掌握得怎么样。这正是我缺的课,我一
都不知
怎样除小数,我失去了那
老师一
完题我的得数也
来一半的优势,我只能问我的同桌。小数
移动的方法一经从她
中
,我立即觉得这是我心中谙熟已久的方法,我对之毫不生疏,我熟练地写起了竖式,竖式的一横和一撇就像我的亲人使我
到万分熟悉和亲切,我安静地
了状态。算术老师写完黑板后
上走到我桌边,他看到我会了。他走开之后我
到失学的难关过去了。
我母亲肯定是一名好母亲,除了这次目的不明的失学(我不能问母亲,只能问我的,但我首先要找到她,我已经十几年没有她的消息了),我再也想不
她有什么不好了,她把我这样一个反常的、冷漠的、从来没给她带来过温情的孩
养大就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碰上别人早就不要我了。直到我十八岁,母亲还帮我洗烂脚。那时我在农村
队,双脚
我站在老家的陌生土地上,听着陌生的孩们读书的声音,心里充满了悲伤和绝望,我想我是最优秀的学生啊,我怎么就不能上学。我这样想着的时候
前就
现了我的老师和同学,我的算术老师会走到我的书桌前,把我提前许多天(有时是学期刚到一半我就把整个课本的算题
完了)
的算题抄到他的课本上,他会认为我算
的都是对的。二十多年过去,老师写信来,仍说我是他所教过的学生中最优秀的。命运有时真是十分古怪,如果不是后来母亲又把我接回
边上学,我很可能在叔叔家长到十六岁就嫁人了事。每当我想到这个可能的结局时就心惊胆颤,全
冰凉。每当我陷
绝境的时候,那个可能的命运常常像一张饥瘦的黄脸在我面前晃动,它提醒我,我现在的一切都是赚了的,我应该满足。
所以我一都不怨恨他。我在老家的日
里,听不懂他们说的客家话,没有书看也没有电影看(过年的时候二十多里地外放映《地
战》,令老家人激动不已)。老家的日
使我沉默、孤僻和绝望。
不知是的信起到了作用,还是母亲又想起了自己的孩
,
天到来的时候她的信和汇款来了,
重新带领我和弟弟上路,先步行到一个小镇,然后乘车到县城,从县城换车到地区,地区换车到B镇所在的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