却略略地有些失望。周润发也还好,一贯的倜傥风流,潇洒得来又似有点苦衷;可是女主角缪骞人太不得人意,瘦削,阴郁,天生一张寡妇脸,把个白流苏演成小白菜了,穿旗袍露出两截小腿,像肿起的胡萝卜,更是倒足胃口。
剧情倒是一字一句照着张爱玲小说原文来解读的,从最初的胡琴声到最后踢蚊香的小动作,一个细节一句形容也不肯放过,再玄的比喻也都落在实处。编剧蓬草是位“张迷”写完后自己觉着得意,辗转托人想请张爱玲提提意见。然而张爱玲不见人,也不关心,只回了一句话:别改动《倾城之恋》的题目就是了。
导演许鞍华当然也是“张迷”无疑,拍了《倾城之恋》还不算,多年后又将《半生
缘》搬上荧屏,由曾被作家李碧华评价过“又像妓女又像痨病鬼”的梅艳芳饰姐姐曼
露,倒也十分恰宜;然而由吴倩莲饰曼桢,却粗线条得令人难受,尤其她那振聋发聩的大嗓门,更叫人听了连喉咙都跟着不舒服,哪有一点点上海里弄小家碧玉的婉约。
但是影片的演员阵容十分强大,由陆港台三地精英列班上阵。黎明饰男主角沈世钧,黄磊的男配许叔惠,葛优演姐夫祝鸿才,吴辰君演富家女翠芝,王志文演曼璐的旧情人张豫瑾——光看演员也值回票价了。怎么样都好过内地电视连续剧《半生缘》,蒋勤勤和林心如饰顾家姐妹花,演员倒也卖力,无可指责,可是本子太烂,同另一部由张爱玲小说改编的内地电视剧《金锁记》一样,直接演成了琼瑶剧。那才真是背道而驰呢。
再说关锦鹏的《红玫瑰与白玫瑰》,陈冲的红玫瑰王娇蕊,叶玉卿的白玫瑰孟烟鹂,赵文瑄的佟振保,都有七八分劲道,势均力敌,布景也差强人意,林忆莲的主题曲《玫瑰香》尤其荡气回肠。听说还是叶玉卿从艳星向演技派过渡的转型之作,那么算是碰到了好本子,很成功的了。
但是后来我看到一篇蔡康永的文章里说,这部片子最早的提案是由林青霞身饰两角,扮演双玫瑰。又叫我遗憾起来,因为最喜欢的男女演员就是周润发与林青霞,周已经演了范柳原,林却始终没拍过一部张爱玲的片子,不能不叫我觉得缺典。
好在她后来主演了三毛编剧的《滚滚红尘》,同样是香港汤臣公司出品,由严浩执导,虽不是由张爱玲小说改编,却是以张爱玲本人为原型编的一部剧。三毛也是我小时候至爱的作家,由我爱的一位作家编写另一位我爱的作家的故事,又由我喜爱的女明星来扮演,这真是一场视觉兼心灵的盛宴。三毛曾经寄了票子给张爱玲,但是张没有理会,后来也曾在信中说“我不喜欢”是不喜欢别人演绎她的故事,使她面目全非。
然而抛开真实性不言,那片子是部经典,林青霞不负我心,演得丝丝入扣,凄艳动人,让我看一次哭一次;秦汉的扮相也很接近我心目中的胡兰成,是儒将的姿态。后来他们双双得了第十二届金马奖的最佳男女主角。电影主题曲是三毛自己填的词,凄婉缠绵,与电影一起成为经典。
余秋雨在悼念张爱玲的文章里写,林青霞曾对他说过,是张爱玲叫她了解并喜爱了上海——只不知道这句话是说在电影拍摄前还是后,所以也无法确定林此前是否“张迷”
刘若英是自认张迷的,她主演过电视连续剧《她从海上来》,扮演张爱玲,编剧和舞美都是用了心的,演得也还不错,可是太过低眉顺眼,小家碧玉,无论形象气质比起林青霞都差得远;而赵文宣的男主角,从佟振保到胡兰成,就更是变味了。这时候张爱玲已经去世,倒是胡兰成的侄女胡青芸看了电视,只评了一句:“刘若英太矮了。不像的。”
有一次与黄磊夫妻吃饭,席间送了他们一本《西望张爱玲》,黄磊指着封面对孙莉说:“看,张爱玲应该是这种大女人的形象。”那一刻,我忽然想,其实最适合演张爱玲与胡兰成的人,就应该是孙莉与黄磊这对夫妻档,一个高挑冷艳,一个温文尔雅,而孙莉又是黄磊的学生,年龄差距亦相当,岂非“张胡恋”天造地设的最佳拍档?
放眼中国影视圈的男演员,如果要选一个最佳的胡兰成扮演者,既张扬又隐忍,既儒雅又风流,学者风范,才子脾气…除了黄磊,还有谁?
午夜,只点一盏小灯,开着电视,在幽幽的光里看另一个时代的故事,想到不仅是作品的原创者张爱玲,便是拍《不了情》同《太太万岁》的导演桑弧,合作《情场如战场》的岳枫与林黛,拍《怨女》的导演但汉章,编《滚滚红尘》的三毛,演乔琪的哥哥张国荣,演曼璐的梅姐梅艳芳,以及帮助张爱玲接洽了多部剧本的宋淇…也都已魂游太虚,不禁叫人唏嘘感慨,仿佛听得远处有依稀的乐声响起,不是主题曲,而是黛玉“冷月葬花魂”之时的天际纶音,将我带离自己的躯壳,跟随画中人游了一回离恨天…
倘若天国里也有电影院,而他们于彼重逢,当有新的宏片巨制奉献给上帝与诸天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