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八章 哥特人(三)
“年轻的军官,你能给我说说四则吗?”听得曾穆的话,在一边救治伤员的一位随军教士站起shen来,高声问dao。
曾穆把面ju挂在自己的腰间,闻声转过tou来看到是一位tou发有些花白的教士,一shen黑色的教士chang袍,腰间只是用一gen灰布带子扎着。
“尊敬的主教大人,”曾穆弯腰向教士弯腰致敬,神情非常地恭敬,
随军教士江遂是一位主教,他是第一批在播州地区传播圣教的教士,担任过匹播神学院院正,并被推举为播州教区主教团执事主教,原本他被推举为大主教,进入大主教会议,却被他坚决推辞了,还顺便辞去了播州教区执事主教的职位,转回家乡陇西郡,在临洮一座教堂里当一名普通的教士。但是他功绩却没有被教会忘记,被大主教会议授予终shen主教(只是一zhong名誉上的称呼,与教区选举出来的主教截然不同)。
在这次西征,江遂不顾六十多岁的年纪,坚持报名参加了随军教士团,而到了战场上后又坚持到了先锋bu队里zuo了随军教士,就这样,这位固执的“宗教狂热分子”到了曾穆的屯里,所以全军上下,没有不认识这位主教,也没有人不发自内心地尊重这位老人。
“主教大人,圣主和先知们教导我们,信徒必须遵守的四则是仁爱、智勇、信义和礼度。”曾穆非常恭敬地答dao。
“那你知dao这四则有什么han意吗?”江遂继续问dao。
这个问题问得非常唐突,因为zuo为以圣教为国教的华夏,信徒在初学老师告诉他们水为什么向低chu1liu和智者不惑的同时,传教士也给他们说过,一个正直的人必须遵守四则,并告诉他们什么是四则。尽guan江遂问得唐突,但是曾穆依然非常恭敬地答dao:“主教大人。仁爱是忠恕爱人,智勇就是要有是非,承担责任,信义是提高自shen修养,而礼度则是遵守礼仪和秩序。”
“年轻的军官,你答的非常好,可是我不明白,你为什么犹豫了?”江遂盯着曾穆的眼睛问dao。
曾穆像是一个被大人揭穿了把戏地调pi男孩。脸上顿时涌起一层如同醉酒一般的红色。曾穆刚才那么一番话,看上去是他强迫这些斯拉夫人加入圣教,实际上他真正的用意是要救那些斯拉夫人的命,因为华夏军队的惯例是先锋bu队不留战俘。曾穆看到那些为赶到一起的斯拉夫人时,已经看到了他们了命运,最终还是忍不住开口,希望用入教还缓解这残酷的惯例。但是曾穆的用意一眼就被江遂看穿了。
“我从你冷酷地眼睛里看到了不忍和善良。”江遂微微举起了右手,阻止了准备出声分辨的曾穆,继续说了下去。“年轻的军官,善良的本xing是上帝给予我们的良知,是我们唯一可以坚守而不能放弃的东西。你对放下武qi的俘虏产生怜悯。这很正常,这说明你是一个真正的信徒。”
江遂看了一眼沉默的曾穆,顿了一下却转言说dao:“但是年轻人,zuo为一名军官,你应该好好温习一下圣典第一卷第二十四章。”
第一卷第二十四章讲地是圣主黄帝与先知炎帝的故事。圣主黄帝降临人间,成为有熊bu落首领,担负着上帝赋予的领导在愚昧和野蛮中迷失本xing地世人走向了文明的重任。圣主先是领导有熊bu重归盘古上帝的文明世界,但是还有更多的世人等待圣主去解救。
于是圣主黄帝找到当时各bu族的盟主,姜姓bu落首领炎帝,要求在天下四方传播上帝的旨意。引领百姓重归上帝的文明国度。炎帝和他的子民们因为无知和自傲,拒绝接受了圣主的教诲和引导。圣主在苦苦劝告无效,甚至被炎帝和他的手下累次暗算后,终于醒悟过来。圣主回到自己地bu族,整顿兵甲。在阪泉大败炎帝bu族,取得了号令天下的权柄,于是便开始向四方传播文明,让更多的子民听到了上帝的指引。而炎帝也在上帝降下的神迹面前顿然醒悟,接受了上帝传授地知识。成为一名先知。帮助圣主打败了九黎bu族首领蚩尤,带领华夏民族走向文明。所以我们自称是炎黄子孙,华夏子民。
圣教的明王先知曾华借着这么一个算是“他杜撰”的故事在圣典中告诉圣教信徒,威,德之所源,德,威之所求。意思也就是说,没有威势就谈不上什么仁德了,而天下仁德,却正是威势这zhong手段追求的目标。这个教义便成了华夏军队“先把你打服了再跟你讲dao理”的思想基础,进而发展出先锋bu队不留战俘地惯例。
这残酷法则地原因一是先锋bu队的任务多半是奔袭,包抄,为了不xielou行踪和秘密,只能从这样残酷地手段来保守军事机密了;二是为了要给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