殿中再无其他杂乱外人。
没等元叉开口,元雍便起奏说:“元继、元叉父子同时在朝庭为官,权位过重,又有皇太后为内亲,此种现象前朝从未有过,请皇上三思。”
太后转脸对元叉说:“我虽不问朝政,但皇上之母无法改变,元郎若效忠朝庭没有反心,何不辞去领军将军之职,以其它的官职辅政?”
元叉看这三人架式,又看身后站着按剑怒视的郑俨,心中没底。再看左右并无自己的亲信在场,身上不仅冒出了冷汗,很害怕。当时就摘下帽子,主动请求解除自己领军将军之职。
于是魏主宣诏:“免去元叉领军将军职,任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尚书令、侍中。由元叉的亲戚候刚任中领军将军。”
元叉因候刚是自己亲党,以为这样的安排对他不会有害,也就不怀疑什么了。他虽然痛恨元雍说了这番话,可还认为不过是朝中常事,没把它当成一回事。
***
小魏主第一步顺利过去,心中高兴,来到宣光殿对太后说:”太后英明,决断之事不出所料,请从今天起还临朝执政。”
太后说:“我已无心问政,只图助你一臂之力,安保国家太平,使你稳坐皇位,我心足矣。”
魏主又说:“朝中人心离崩,我尚在学识之中,母亲不帮我,谁还能帮我?当今正是多事之秋,母亲能袖手旁观吗?”
太后说:“我若再临朝,你会感到老太婆挡道碍眼的。”
皇上说:“太后明明是不放过我的错误了。过去是我没有想到,今后我一定百倍恭敬您老人家,太后陛下敬请放心。” 说着还向母亲躬了一恭。
太后无奈地说:“我已老朽,不中用了。”
皇上竟然跪地指天说道:“我要宣喻天下,为人为政的道德,要以孝敬父母为先。为表示郑重此事,我用实际行动尊敬母亲,以作示范。”
皇上当即命人秘密拟出诏书,从现在开始,准备更改年号。年号要突出一个“孝”字,并且准备迎接太后临朝执政。太后无法,只好应允自己的儿子,答应等把元叉一伙人处理之后,再出来帮助皇上理政,否则只能欲速而不达。
魏主元翊为表示孝心,又立胡太后的堂侄女、自己的堂表妹为皇后。因为皇后长相不迷人,紧接着又自作主张地纳了一个叫潘外怜的女子为充华。
这潘充华虽然家资一般,但姿色美丽、容颜惊人,很得魏主欢心。
元翊从此常常不再理会朝政,只等母亲出来承担重任,每天都是泡在潘充华的怀里,享那人间不尽的风流。
宫人刘思逸本是心地正直,早对元叉专权挟制皇上耿耿于怀。他见潘充华进宫以来很受宠幸,就多次向她说:“元叉要害你。”
潘充华自入宫时就知道元叉专权,听了这话心里更害怕。一次在魏主与她上床欢娱的时候,她爬在魏主身上说:“元叉因我受宠于皇上,要除掉我,还将不利于陛下,请陛下千万小心。”
近时期,在魏主面前说元叉坏话的人越来越多,再加上他身边最宠爱的人也这样说,魏主更加相信元叉居心不良,便彻底下了除掉元叉的决心。这天晚上,他借元叉不在身边的时候,宣诏解除了元叉侍中的职务,并首先宣喻宫中,不让元叉再随意进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