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已经安定,我要为你的前程着想。不知你自己作何打算?”
郑俨跪禀道:“臣下没有自己的打算,只要太后平安。”
胡太后说:“我知道你是为我才这样做的。越是这样,我才越要为你着想。”
郑俨说:“既然宫中已经没有什么危险,我在这里也就没有什么意义了。不过,我还是想等一等,直到我看到太后确实安全了的时候,再作下步的打算吧。”
胡太后说:“我已做出决定,皇上也下了诏书,封你为武安将军,先到萧宝寅军营中协助他,以后再看情况而定。”
郑俨见太后已经把他的事情安顿好,也就不好再说什么了,当天便出发前往萧宝寅军营去了。
朝庭渐渐走上了正轨,朝政也日见好转。郎中令韩子熙等人上书为元怿鸣冤:“昔日赵高柄秦,令关东鼎沸,今元叉专魏,使得四方祸乱。这逆乱之端是因宋维引起,酿成灾难是因刘腾造孽。应该将宋维斩首示众,将刘腾掘墓鞭尸抛骨,抄家灭族,向世人晓喻其罪。”
朝庭在经过文武百官的议政后,对韩子熙的奏折准奏。于是株宋维、胡定,掘刘腾墓,杀其养子四十多人,籍没刘腾的全部家财。
宋维这个人,其外表温顺,内心险恶,历来是谁有权势投靠谁。为投靠元叉,不惜人格丧尽,诬陷元怿冤死;又极尽阿谀奉承之能事,靠元叉得了个洛阳刺史的高官;终因元叉垮台而将自己送终。
侯刚在朝庭供职多年,为人八面玲珑,专靠投机起家,临到晚年没有投靠明白,羞愧交加病死在家中。
任城王元澄的儿子元顺曾任黄门侍郎,刚直不阿,因往往直言而忤逆元叉,被赶出朝庭。胡太后重新执政后,把他召回宫中来,在朝庭任职。
一日,元顺入朝,见胡太后侧面坐着太后的妹妹冯翊君,就对太后说:“陛下为何因一个妹妹,而不惩罚元叉的罪恶?使得天下人得不到伸张。”
胡太后低下头闭口不言,冯翊君坐在一旁不觉黯然落泪。
胡太后说:“刘腾、元叉曾向朕请求得到免死罪的铁券,幸亏朕没有给他们。”
韩子熙又奏道:“事关生杀,难道能决定于铁卷?何况陛下并没有给他们,不明白为什么至今不杀元叉!”
后来又有人上告:“元叉和元洪业,元瓜密谋引六镇降户在定州反叛,还将招募鲁阳蛮族侵扰伊阙。事成时,元叉在京中内应,攻取皇宫。” 并呈上了他们截获的元叉亲笔信件。
魏主和众大臣对于如何处理元叉的问题,意见非常一致。使得从不爱杀伐的胡太后下了最后的决心:诏令元叉、元瓜自尽,其父京兆王元继降为平民。
***
六月初,北魏收复彭城等十多座城镇。
初十,皇上在太极殿宣诏:大赦天下,为表彰皇太后为朝庭做出的贡献,也为表示自己对母亲的孝心,改年号为“孝昌。”
皇太后是个很乐观的人,很愿意妆饰打扮,总把自己打扮得漂漂亮亮。她再次执政以后,还是像从前那样,有时到大臣家中与夫人们闲谈。对她的这些作法,朝中一些官员很有看法。
元顺在朝堂之上曾当面直谏:“《礼》曰:妇人的丈夫去世,应自称未亡人,头上去珠玉之饰,衣服不加色彩花式。而陛下母临天下,年近四十,修饰打扮得太过分了,怎么为世人做出榜样?”
胡太后听了,满脸通红地回到后宫。她令人召进元顺,对他说:“朕把你从千里之外召回来,难道就是为了让你当着众人面羞辱朕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