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小说

字:
关灯 护眼
聚小说 > 水经注 > 卷一(6/7)

卷一(6/7)

的风土习俗。那里佛教流行,金银财宝积聚成堆,山川丰饶肥沃,要什么一育什么,相邻各国都很尊重它。范旗问道:现在就去,几时能到?几年可以回来?家翔梨说:天竺离这里约三万余里,来往大约要三年多。他真的去了,结果四年方才回来,他认为那里确是天地的中央。恒水又往东流过蓝莫塔,塔边有池,池中有龙守护。阿育王想拆下这座塔,分建八万四千座塔,后来忽有所悟,知道此塔是龙王所供奉,不是人间所有的东西,于是就停下了。这一带空寂荒凉,无人居住,象群用长鼻吸水洒地,就像苍梧和会稽的象耕鸟耘一样。恒水又往东流到五河口,大概这里是五条水汇合的地方,但详情不得而知。阿难从摩竭国去向毗舍利,想到那里去涅架。诸天神把这消息告知阿阁世王,阿阁世王追到河上。梨车听说阿难来了,也都来河上相迎。阿难心想:向前走,阿阁世王会恼恨,向后退,梨车又会抱怨;于是就在河心跳入三昧真火中自焚解脱,身体分作两半,两岸各有一半。两位国王各自拿了那半份舍利,回去造了两座塔。渡河南下一由旬,到了摩竭提国的巴连弗城,这就是阿育王建都的那座城。城中的宫殿都建造了墙网,雕刻着花纹;又用大石堆成假山,山下建了石室,长三丈,阔二丈,高丈余。有个大乘婆罗门的儿子,名叫罗汰私婆,又名文殊师利,住在这座城内。他聪明颖悟,百事无不通晓,而以清净自居,国王很尊敬他,就奉他为师。靠他一人宏扬佛法,外族不能侵凌。各国之中,这座城要算最大了,人民殷富兴盛,争着实行仁义的事。阿育王拆毁了七座塔,另建八万四千座塔。最初在城南二里余造了一座大塔,塔前有佛陀的足迹,因而在那里修建寺院。寺院北门对着宝塔,塔南有石柱,柱大四五围,高三丈余;_上面刻着这样的铭口文:阿育王拿阎浮提来布施四方僧人,回来后又用钱赎回。塔北三百步,有阿育王所建的泥犁城。城中有石柱,也高三丈余,柱头雕着狮子,刻有铭文,记述兴建泥犁城的缘由及年月日。‘巨水又往东南流,从小孤石山流过。山头有个石室,朝南,从前佛陀坐在石室内,天帝释拿了四十二件事问他,佛陀一件件用手指在石上刻划,划痕还在。恒水又往西流过王舍新城,这座城是阿阁世王所造。出城南行四里,进了山谷,就到五山里面。五山围绕山谷四周,就像城郭一样,这就是萍沙王旧城。旧城东西宽五六里,南北长七八里,就是阿阁世王当初想谋害佛陀的地方。这座城已经荒废,空无一物了,也没有人走的路。进了山谷,沿山向东南上行十五里,就到曹阁崛山。距山顶还有三里处,有一座石窟,洞口朝南,这是佛陀坐禅的地方。向西北行四十步,又有一座石窟,这是阿难坐禅的地方。天魔波旬变成雕鹭来恐吓阿难,佛陀隔着石壁用神力伸手抚摩阿难的肩膀,他就不害怕了。现在雕鹜的爪痕和壁上的手孔也都还在,所以这座石窟就叫雕鹜窟。省阁窟山峰峦秀丽峻伟,是五山中最高的一座。释氏《 西域记》 说:曹阁崛山在阿褥达王舍城东北,西望首阁窟山,双峰并峙,相距二三里,道路在中间通过,鹜鸟常栖止在岭上,当地人叫誊阁窟山。胡人所说的曹阁,就是鹜的意思。竺法维也说:罗阅抵国有灵鹜山,胡人叫曹阁崛山。山岩都是青石,岩石顶上像鸳鸟。阿育王派人去凿石,装上两只假翼、两只假脚,又修琢了鸟身,今天都还在,远望形状像是鹭鸟,所以叫灵鹭山。以上几种说法各不相同,远近也不一样,但法显亲身在山上住宿过,念过《 首楞严经》 ,又以香花供养," 他的记述该可作为见闻的依据了。恒水又往西流,从迎那城以南三十里流过,到了佛陀坐在树下苦修六年的地方,这里长着一片丛林。西行三里,就到佛陀入水洗浴,天王按下树枝,让他扳着上岸的地方。又北行二里,就到弥家女端了牛奶粥给佛陀的地方。从这里北行二里,是佛陀在一棵大树下朝东坐在石头上吃奶粥的地方。树和石头都还在,石头长阔各六尺,高近二尺。这个国度气候温和,树龄有的长达几千年,甚至上万年。从这里往东北行走二十里,到了一处石窟,菩萨走进石窟,向西结枷跌坐,心想:如果我成道了,当有奇迹显现。他这么一想,石壁上就现出佛影,长三尺左右,至今仍然很明亮。这时天地猛烈地震动起来,诸天神在空中说:这里不是过去将来诸佛成道的地方,从这里向西南走,不到半由旬,有棵贝多树,那树下才是过去将来诸佛成道的地方。诸天神引领着菩萨起行,离树三十步,天神拿了吉祥草给他,菩萨接过吉祥草,又走了十五步,有五百只青雀飞来,在菩萨头上转了三圈向西飞去。菩萨前行到贝多树下,铺上吉祥草,向东坐了下来。这时魔王派遣了三个美女,从北方走过来骚扰菩萨,魔王自己从南方走过来。菩萨用脚趾踏在地上,魔兵就退却逃散了,三个美女都变成老太婆,再也不能恢复为美女了。佛陀在尼拘律树下一块方石上朝东坐下,梵天向佛陀走来的地方,四天王捧钵的地方,都造了塔。《 外国事》 说:毗婆梨树,佛在此树下坐了六年,长者的女儿用金钵盛了奶粥端给佛陀,佛陀接过奶粥,就站在尼连禅河中沐浴。沐浴后,就在河边吃了奶粥,把钵丢到河中,钵在水上逆流飘浮了一百步,才沉入河中。迎梨郊龙王接住了钵,在龙宫中供养,先前的三只佛钵也出现了。佛陀在河边坐在摩诃菩提树下,摩诃菩提树离贝多树二里。他在树下坐了七日,冥思苦想,终于成道,这时魔兵来骚扰他。释氏《 西域记》 说:尼连水南流注入恒水,水西有佛树,佛陀在这里苦修,天天吃粥,接连吃了六年。离城往西约五里,树东河上,就是佛陀入水沐浴的地方。他从东边上岸,在尼拘律树下面静坐修道,舍女就在这里端奶粥给他。他从这里渡水向西走,在六年树南边的贝多树下打坐,在这里降魔成佛。佛图调说:佛树曾一度枯死,佛陀来时,重又生了枝叶。竺法维说:六年树离佛树五里。以上诸说互不相同,姑且都记下备考。法显从这里往东南走,回到巴连弗城,沿恒水顺流西下,到了一座寺院,叫旷野寺,这是佛陀住过的地方。他又沿恒水西下,到迩尸国波罗奈城。竺法维说:波罗奈国在迎维罗卫国南方一千二百里,中间有恒水,往东南流。佛陀转法轮的地点,就在都城以北二十里,有一棵树,叫春浮树,是维摩栖息过的地方。法显说:城东北约十里,就是鹿野苑,辟支佛原来住在这里,因常有野鹿栖息、所以得名。法显从这里返回,住在巴连弗城。又沿恒水东行,南岸有瞻婆大国。释氏《 西城记》 说:恒曲稍东有瞻婆国,城南有卜怯兰池― 恒水在北边― 是佛陀下来讲述戒律的地方。恒水又流经波丽国,就是佛陀外祖父的国度。法显说:恒水又往东流,到了多摩梨轩国,就是海口了。释氏《 西域记》 说:大秦又名梨靳。康泰《 扶南传》 说:从迎那调洲往西南到大湾,流程约七八百里,才到枝启梨大江日;渡江一直朝西走,到尽头就是大秦。又说:从拘利口出发,进入大湾中,从正西向北进去,约一年余,就到天竺江口,那条水叫恒水。江口有个国度,叫担袂,属于天竺。天竺派遣了黄门字兴去当担铁王。释氏《 西域记》 说:’值水东流,注入东海。大概恒水分为两条,各自东西,是分头注入两海

【1】【2】【3】【4】【5】【6】【7】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日常偷渡失败空赋倾城色(NP)风吹不进(1V2)失败者(np)星际入侵(np)魔头的命根 (双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