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流,左面与扶淇水汇合,扶淇水发源于西南面的常山,往东北流,注入潍水。晏漠、伏深都以为潍水就是扶淇水,把扶淇水当作潍水,都弄错了。根据,《水经》的水脉记载,潍水从箕县往北流经东武县,往西北流,与扶淇水汇合。晏说、伏深说:东武城西北二里的潍水,就是扶淇水。潍水又往北流,在右边与卢水汇合,卢水就久台水。《 地理志》 说:卢水发源于琅邪横县故山,横县就是王莽时的令丘。山在东武县旧城东南,世人称为卢山。卢水往西北流经昌县泊城西面,转而往东北流。《 齐地记》 说:东武城东南有卢水,水旁有胜火木,当地方言称怪广、这些树木经野火烧死,变成了炭都不消灭,因此东方朔称为不介成灰的树木。卢水又往东北流经东武县旧城东面,往西北流,注入潍水。《 地理志》 说:久台水往东南流,到东武注入潍水。这就是《 尚书》 所说的潍水、淄水都已疏通…
义往北流过平昌县东边,
潍水又往北流经石泉县旧城西边,就是王莽时的养信。《 地理风俗说》 说:平昌县东南四十里有石泉亭,是旧县。潍水又往北流经平昌县旧城东边,荆水注入。荆水发源于县南的荆山阜,往东北流经平昌县旧城东边‘汉文帝把这里封给齐悼惠王肥的儿子印,立为侯国。城的东南角有一座台,台下有井,与荆水相通,有什么掉到井里,可在荆水取回。过夫常有龙出入其中,所以民间又称为龙台城。荆水又往东北流,注入潍水。潍水文往北流,语水注入。语水发源于语山,世人称为巨平山。《 地理志》 说:灵门县有高深山、壶山,悟水发源于此,亨靛东北流,注入潍水。今天此山西面和语山连接。许慎《 说文》 说:语水发源于灵门山,世人称为语汶水。语水往东北流经姑幕县时城东边,该县有五色土,帝王分封诸侯时,包起不同颜色的泥卜,按方位授给诸侯。这里是从前薄姑氏之国。阐胭说:周成王时,薄姑和四国叛乱,周公灭了它,封给太公。因此《 地理志》 说:姑幕县也称薄姑,王莽时称季睦。应勘说:《 左传》 记载,薄姑氏国琏太公的封地。薛攒《 汉书注》 说:博昌有薄姑城。不知谁的说法正确。涪水又往东北流经平昌县旧城北面,古时在此筑堰截流,用来灌溉农田,南流注入荆水。语水又往东北流,注入潍水。
又往北流过高密县西边,
应劫说:县里有密水,因此有高密之名。现在所说的百尺水就是密水。密水有两个源头。西源出自奕山,也称郭日山,山势高峻,挡住了阳光。晏模说:山形蔽障了日光,因有此名。伏深说:山峰蔽障了太阳,所以称郭日山。此水往东北流。东源水出自五弩山,往西北流,与源水一同流泻入一条山谷,俗称百尺水,古人在此拦河筑堰,灌溉田地数十顷。百尺水往北流经高密县西,注入潍水,自此以下,两条水互兼通称。潍水乱流往县西碑产山西,又往东北流,水上有旧堰,从前凿石竖柱阻断潍水,堰宽六十多步,掘开东岸,引水通长渠。潍水又往东北流经高密县旧城南。明帝永平年间(58 - 75 ) ,把这里封给邓震,立为侯国。县南十里,蓄水为塘,塘方圆二十里,就是古时所说的高密南都,灌溉农田约一顷。塘水散流,向下注入夷安泽。潍水从堤堰往北流经高密县旧城西面,汉文帝十六年(前164 ) ,把这里划出来立为胶西国,宣帝本始元年(前73 ) ,又改名为高密国,王莽时称为章牟。潍水又往北流,从前韩信与楚将龙且在此处隔着潍水列阵。夜里韩信命部下准备了一万多只袋子,装满沙子堵住潍水,然后率军攻击龙且,假装败退。龙且向北追击,韩信决水,大水突然冲下,龙且的部队一半渡不过来,于是就在此水上杀了龙且。水的西面有厉阜,这座小山上有汉朝司农卿郑康成墓,石碑还在。潍水又往北流经昌安县旧城东面,汉明帝永平年间(58 ? 75 ) ,把这地方封给邓袭,立为侯国。《 郡国志》 说:汉安帝延光元年(122 )恢复为县。又往北流过淳于县东面,
潍水又往北流,左边与泣水汇合,往北流经平城亭西面,又转向东北流经密乡亭西面。东郡国志》 说:淳于县有密乡。《 地理志》 说,都是北海的属县。应肋说:淳于县东北六十里有平城亭,又四十里有密乡亭,从前是县。潍水又往东北流经下密县旧城西,城东有密阜。《 地理志》 说:有三户山祠。按应肋说:密是水名,确有下密之称,但民间用这名字来称呼小山岗,这就不对了。又往东北流过都昌县东面,
潍水往东北流经逢萌墓。逢萌,都昌县人,少年时就很有骨气,以在县亭供职为耻,就渡海到辽东,回来后在不其山隐居读书。明帝备车征聘,逢萌假装癫狂,没有应聘。潍水又往北流经都昌县旧城东面,汉高帝六年(前201 ) ,把这里封给朱较,立为侯国。北海宰相孔融曾被黄巾贼管亥围困在都昌。太史慈替孔融去向刘备求救,手持挡箭牌突围,就是这地方。又往东北流注人大海。
胶水发源于黔阪县胶山北面,流过县西,
《 齐记》 说:胶水发源于五弩山,就是胶山的别名。胶水往北流经祝兹县旧城东面,汉武帝元鼎年间(前116 ~前111 ) ,把这里封给胶东康王的儿子延,立为侯国。又流经征扶县旧城西面。据《 地理志》 ,这是琅邪的属县。汉文帝元年(前179 ) ,把这地方封给吕平,立为侯国。胶水又往北流经黔随县旧城西南,袁山松《 郡国志》 说:黔厥县有介亭。《 地理志》 说:这里是从前的介国。《 春秋》 :僖公九年(前651 ) ,介国葛卢来朝见,听到牛鸣声,说:这头牛生了三头纯色的牛犊,都已用来祭祀了,经查问果然如此。晏漠、伏深都说:黔随县有东西两座城,相距四十里,有胶水。这话不对,那是拒艾水。拒艾水发源于黔随县西南面的拒艾山,就是《 齐记》 所说的黔艾山。往东北流经柜县旧城西面,这就是王莽时的拔同,人们称为王城,又称这条水为洋水。拒艾水又往东流,晏漠、伏深说黔随城西四十里有胶水,就指此水。拒艾水又余流入海。《 地理志》 :琅邪郡有柜县,根艾水发源于此,东流入海。指的就是此水。现在胶水向北流经西黔随城东面,晏漠、伏深说搞密郡城旁有黔贩县城,就指此城。《 地理志》 说:胶水发源川下县,王莽改名为纯德,可能就是黔随县,但不清楚。又往北流过夷安县东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