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小说

字:
关灯 护眼
聚小说 > 水经注 > 卷二十六(6/10)

卷二十六(6/10)

。所以有人说到朱虚城西有一条漫长高峻的山坡,名叫破车观。城东北二十里有丹山,世人称为凡山,县城在丹山西南,而不是山在城的西南。丹、凡字形相近,于是读音也随字而变了。丹水有两个源头,各发源于一山,世人称为东丹水和西丹水。西丹水从凡山北流,经过剧县旧城东面,东丹水注入。东丹水发源于方山,山上有两条水,东丹水就是其中的一条。东丹水往北流,经剧县与西丹水汇合,成为乱流,又往东北流去,经过倚薄涧北面。清水也发源于方山,流入平寿县,积聚成水湾。水大时就北注,转向东南流,又折向东北,流经平寿县旧城西面,然后北流注入丹水,汇流处称为鱼合口。丹水又往东北流经望海台东面,往东北注入大海,县就是依照台命名的。

又往北流过临朐县东面,巨洋水从朱虚向北流入临朐县,熏冶泉水在此注入。此水源出西溪,飞奔的泉永在深坑下面流泻,在溪岸上,源头的山麓近旁,有一座祠庙,名为冶泉祠。据《 广雅》 ,金属之神叫做清明,此处是古时冶官的驻地,水就因此取名。熏冶泉水色澄清透明,而且特别清凉,深渊底下岩石历历可数,浅处的沙上水流荡出的波痕就像雕成一样。中间有古坛,与祠参差相对,后人稍加修饰,把它作为嬉游的处所。南北两侧高岸凌空而起,古树枝柯交错。太和年间(477 - 499 )先父镇守海岱,当时我还年幼,跟着父亲到东方来。每当骄阳如火的炎夏,困倦无聊时,就携了琴儿,邀了好友,整天地尽情嬉游。我们荡着一叶扁舟,逐狼飘流,在岸边林木的轻荫底下,穿过低垂拂水的柔枝,我们弹琴唱歌,互相应和,彼此都十分愉快。寄身在这清幽可爱的林泉间,我们真是乐而忘返了。稍东有一口湖,湖边出产鲜美的竹笋,不但气味芳香可与芍药相比,而且也像鱼儿一般洁白清净。溪水往东北流入巨洋,称为熏冶泉。巨洋水又流经临朐县旧城东面,此城是古时伯氏的骈邑,汉武帝元朔元年(前128 ) ,把这里封给苗川兹王的儿子刘奴,立为侯国。应劭说:临朐原是山名,县也以山命名。胸,又是水名。此城侧面紧临朐川,所以王莽就用作为县名。城外沿江上下,都是刘武皇北伐广固时营垒所在的地方。巨洋水又往东北流经委粟山东边,这是一座秀美的山丘,孤零零地耸立着,形状像一堆倒在地上的积粟。巨洋水又往东北流,洋水注入。洋水发源于西方石膏山西北的石涧口,往东南流经逢山祠西面。洋水又往东南流经逢山下,逢山就是石膏山。山麓有三重,峭壁陡峻直上,山上有石鼓,鼓响就预兆着那年有灾祸。郭缘生《 续述征记》 说:逢山座落在广固南三十里。山上有祠庙和石鼓,齐地将乱时,石人就敲起石鼓,数十里内都能听到。洋水流经山北,转向东北流,世人称为石沟水,往东北流出委粟山北面,然后东流注入巨洋水,汇流处称为石沟口。然而这条水下流,有时畅通有时阻塞。到了每年春夏水涨时,狼涛滚滚奔流不息,也有人称为龙泉水。《 地理志》 说:石膏山是洋水的发源地。今天在临朐县只有这条水可以对得上,似乎与各书的记载相符。巨洋水又往东北流到郑泉口。那泉的源头出自西方的平地,东流注入巨洋水。巨洋水又北流,与建德水汇合。建德水发源于西方逢山的丘冈下,东流注入巨洋水。

又往北流过剧县西面,

巨洋水又往东北流,与康狼水汇合。康狼水发源于剧县西南面的蟆山,山上不长树木,浑圆而峻峭的山峰互相分开,相对屹立着。左思《 齐都赋》 说:蟆岭雄踞于齐都左边。康狼水往北流,注入巨洋水。巨洋水又往东北流经剧县旧城西面,这里是古时的纪国。《 春秋》 :庄公四年(前690 ) ,纪侯不愿降服于齐国,把纪国交给弟弟季,为躲避齐国入侵的灾难,就离开纪国出走。后来纪就改名为剧。所以《 鲁连子》 说:胸、剧的人都能言善辩。汉文帝十八年(前162 ) ,把这地方分出来,立为蓄川国,后来又并入北海。汉武帝元朔二年(前127 )把这里封给蓄川彭王的儿子刘错,立为侯国,王莽则改名为俞县。城的北边有旧台,台的西面有方池。晏漠说:这里离齐城九十七里。耿弃在临淄打败了张步,一直追击到巨洋,水上的浮尸连成一片,说的这是这条水。巨洋水又往东北流,经过晋龙骤将军、幽州刺史辟间浑墓东,然后又往东北流。墓旁又有一座坟,非常高大,当时人们都称为马陵,但不知道是谁的坟墓。巨洋水又往东北流经益县旧城东面,王莽改名为涤荡。晏漠说:这里南面离齐城五十里。司马宣王攻打公孙渊,从北面迁来丰人居住在这座城中,于是就改名为南丰城。巨洋水又往东北流,积水成潭,支流从这里分出,称为百尺沟,往西北流经北益都城,汉武帝元朔二年(前127 ) ,把这里封给蓄川兹王的儿子刘胡,立为侯国。又往西北流,注入巨淀。

又住东北流过寿光县西面,

【1】【2】【3】【4】【5】【6】【7】【8】【9】【10】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日常偷渡失败空赋倾城色(NP)风吹不进(1V2)失败者(np)星际入侵(np)魔头的命根 (双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