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潍水四十里。胶水又北径胶阳县东,晏、伏并谓之东亭,自亭结路,南通夷安。《地理风俗记》曰:淳于县东南五十里,有胶阳亭,故县也。又东北流,左会一水,世谓之张奴水。水发夷安县东南阜下,西北流,历胶阳县,注于胶。胶水之左为泽渚,东北百许里,谓之夷安潭。潭周四十里,亦潍水枝津之所注也。胶水又东北,径下密县故城东,又东北,径胶东县故城西。汉高帝九年,别为国。景帝封子寄为王国,王莽更之郁袟也,今长广郡治。伏琛、晏谟言胶水东北回,达于胶东城北百里,流注于海。又北过当利县西北,入于海。
县,故王莽更名之为东莱亭也。又北径平度县。汉武帝元朔二年,封菑川懿王子刘衍为侯国,王莽更名之曰利卢也。县有土山,胶水北历土山,注于海。海南,土山以北,悉盐坑相承,修煮不辍,北眺巨海,杏冥无极,天际两分,白黑方别,所谓溟海者也。故《地理志》曰:胶水北至平度入海也。
译文
沐水发源于琅邪郡东莞县西北的山中,
大弃山与小泰山山麓相连而山名不同,山间许多小涧汇集起来,成为一条川流,往东南流经邢乡南面。环乡南距县城约八十来里。县城三面筑了城墙,但南面没有围进来,所以俗称半城。沐水又往东南流,在左边与晚水汇合。崛水发源于北方的大晚山,往东南流经那乡东面,往东南注入沐水。
往东南流过县东,
沐水在左边与箕山之水汇合。此水发源于东方诸县以西的箕山。刘澄之认为许由曾隐居在这里,这更是大错特错了。水往西南流,注入沐水。
又往东南流过宫县东边,
《 地理志》 说:营县从前是营子之国,姓盈,是少昊的后代。《 列女传》 说:齐国人祀梁殖在袭击营城时战死,他的妻子前去迎丧,路上碰到齐庄公,庄公正要去为祀梁殖吊丧。祀梁妻说:如果殖死得有罪,怎敢劳驾您来吊唁呢?如果他死得无罪,他还有祖先留给他的旧宅在,我不敢在郊外为他吊丧。齐庄公立即回车,在他家里举行了丧礼。祀梁妻在苔城下哀哭,哭了七日,把城都哭崩了。所以《 琴操》 说:祀梁殖死后,他的妻子持琴歌唱道:人间的欢乐呀,哪有胜过相逢新知己;人间的悲痛呀,哪有甚于死别生离!她深沉的悲哀感动了上天,城也因此而崩塌了。说的就是此城。城有三重,城墙都很高峻,只有南面开了一道城门,内城方圆十二里,外城周围四十里。《 尸子》 说:苔君喜欢神鬼巫术之事因而亡国。无知作乱,小白投奔营城。乐毅进攻齐国时,齐军据险守住营城而保住了国家。秦始皇时把营设立为县,汉朝兴起后,把这里立为城阳国,封给朱虚侯章,治所设在营城。王莽时叫苔陵。光武帝把城阳国合并为琅邪国,封给皇子刘京,刘京很喜欢修建宫室,把百工的技艺和巧思发挥到极致,连墙壁的横木上都装饰着金银。明帝时,刘京在苔城感到不能安心,就迁到开阳。沐水又往南流,有袁公水发源于东方的清山,往西南流,注入沐水。沐水又往南流,得水注入。得水发源于巨公之山,往西南流。过去在水上筑堰,东西二十里,南北十五里内的田地,都由此堰灌溉。得水又往西南流,注入沐水。沐水又往南流,与葛破水汇合,葛破水发源于三柱山,往西南流经辟土城南面,世人称为辟阳城。《 史记- 建元以来王子侯者年表》 说:汉武帝元朔二年(前127 ) ,把这里封给城阳共王的儿子节侯刘壮,立为侯国。此水在城旁积聚成破湖,称为辟阳湖,水向西南流,注入沐水。又往南流过阳都县东,注人沂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