伐形成强烈的对比。她用悦耳的嗓音唱着一些令人恐惧的歌词,裸露的胸脯一起一伏,就像波涛的泡沫一样。
如果这部《回忆录》能在我生前出版,当我出现在拜伦和让·雅克之中而又不知自己将来的情况如何时,我会羞愧难当,但是当他们说明了时,我和我著名的祖先就得去异国他乡,永远不再回来;我的影子将会停留在公众舆论的狼涛中,虚浮而轻佻,就像一个地位低下、毫无可取的人,直到我死去。
在威尼斯,卢梭和拜伦都有相似之处:他们当中没有一个懂艺术。卢梭酷爱音乐,他似乎不知道聚莉埃塔身旁有一些图画、雕像、纪念碑,然而这些杰作又具有怎样一种魅力,与那种使物件神圣化和点燃激情的爱融合在一起!拜伦勋爵,他痛恨吕本斯色彩的那种“可怕的荣誉感”他对教堂里摆满的圣物“不屑一顾”在他的想象中,当他想去一个地方时,她从来不会看到画展和雕像。比起这些冒充的艺术,他更喜爱大山、海洋、马匹、莫雷的一些狮子以及在埃格泽泰——尚热看见的一只进食的老虎的美。这些美丽,在这一切当中,他就没有一点点偏爱吗?
做作和吹牛①何其多也!
①见《伪君子》第三篇。
一八三三年九月
威尼斯
威尼斯给予的灵感——新老妓女——生来不幸的卢梭和拜伦
最有聪明才智的人曾在这里相约的城市到底怎么样?有些人已经参观过她,另外一些人为她写下了优美的诗篇。如果他们作了一些画挂在这快乐和荣耀的殿堂里,他们才干中不道德的东西就会消失。不光是意大利伟大的诗人,整个欧洲的天才都把他们的作品聚集在这里:
这儿有莎士比亚的苔丝德梦娜,与卢梭的聚莉埃塔和拜伦的马尔热丽塔大不相同,这个腼腆的威尼斯姑娘向奥赛罗表明了他的爱慕之情:“如果您有一个朋友喜欢我,请教他讲述您的故事,我会被他的爱感化。”这儿出版了奥特韦①的“贝尔维德拉”他对雅菲埃说:
①奥特韦(Otwai一六五一年—一六八五年),美国剧作家。下面这首诗引自《得救的威尼斯》(一六八二),贝尔维德拉为该剧女主人公。
“啊,对我微笑吧,如同我们的爱情还在春天一样…啊!因为我们的不幸,请带我们到空旷、原始、贫瘠的荒野去,在那里,我的灵魂能得到歇息;在那里,我可以大声对高高的天空和聆听我的星星说,我的胸口已经满载了无穷的财富,在那里,我可以把焦急的双臂围绕着你,用吻来表达我的爱,它们重新点燃你的快乐,任凭我心中所有的火焰进发。”
在我们这个时代,歌德赞美了威尼斯,而第一个唤醒诗坛的勇敢的马罗也隐居在蒂蒂昂的故乡。孟德斯鸠写道:“我们可能看到了世界上所有的城市,但到达威尼斯时,仍不得不为之惊叹!”②
②见《波斯人信札》引卷。
在一幅很暴露的作品中,《波斯人信札》的作者讲述·了一个伊斯兰女教徒在天堂里委身于两个“圣人”的故事,这时他难道不是想要描绘出卢梭的《忏悔录》和拜伦的《回忆录》中的妓女形象吗?不就是我处在我的两个佛罗里达女人中如同阿娜伊斯③在她的两个天使当中一样吗?但是“画中的女孩”和我都不会是永存的。
③这是在《波斯人信札》中讲述的伊斯兰女教徒的故事。“两个天使”见孟德斯鸠(阿娜伊斯在天堂里)“人们把她放在一张绝妙的床上,床上有两个英俊迷人的男人把她揽在怀里。”
斯塔尔夫人把威尼斯注入科丽娜的灵感当中:后者听到了教规在宣布一个年轻女孩卑微的祭献…“一位顺从的妇女郑重地劝告那些仍与命运抗争的女人。”…科丽娜登上圣——马克的钟楼的最高点,注视着整个城市和波涛,然后她把目光转向“希腊那方的云层”“晚上她只能看到照亮小船的灯笼的影子;据说这些影子在一颗小星星的引导下在水面上滑动。”奥斯瓦尔德离开了;科丽娜冲过去叫住他。“那时正下着大雨;强劲的风吹得嗖嗖直响。”科丽娜下到了运洞边。“夜色是如此的阴沉,以至于没找到一只船,科丽娜胡乱地叫一些船夫的名字,他们把她的呼喊声当成那些在风暴中淹死的不幸者发出的求救的呼喊,然而还是没有太敢靠近,大河中的怒涛实在是太可怕了。”
现在又回到了拜伦勋爵的马尔热丽塔。
能在大作家写出作品的地方重新看到他们的代表作,真有一种说不出的高兴。我在这群不朽的作家当中感到轻松、自在,就像一个卑微的游子,被好客的富有而善良的家庭所接纳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