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也已经停止了绝大部分的贷款,时任公司总裁陈晓先生为了缓解营运资金的压力,以个人资产为公司担保贷款10多亿元用于公司进货。目前这也竟被看作是危害公司利益的阴谋之举,实属无奈。与此同时,当时公司还面临52亿港币可转债提前赎回的巨大压力。公司董事局和管理层必须拿出切实可行的办法解决公司资金严重短缺的问题,由此做出了引进财务投资者和提出“关闭亏损门店、优化网络结构、提升单店经营水平”为核心的国美战略转型。关店就成了当时应对因黄总个人行为导致公司资金紧张而迫不得已的有效止血措施之一。
二、关于“联手贝恩,签订苛刻的融资协议”之说
在投资者的选择中,既解决资金困难问题,同时又保证大股东的权益成为当时谈判的焦点。公司管理层跟贝恩、华平、KKR、黑石、TBG、凯雷等投资者逐一接触,这些投资者无一例外地提出了为保证投资的安全,希望稀释大股东的投资方案,最后只有贝恩接受了维持大股东股权基本不变的融资方案。这也是最终公司选择了贝恩投资的原因之一。经过半年的艰苦谈判,2009年6月被迫停止交易的国美股票复牌,当日股价由1。12元上涨至1。89元,涨幅达68。8%,公司当天市值由约160亿上升至约270亿,黄总作为大股东,其市值由约52亿上升至89亿,公司上下为之鼓舞。随即银行也逐渐解冻。管理层也以很漂亮地完成了既解救公司于危机之中的资金困境,又保全了大股东的股权占比基本保持不变这两项艰巨任务而倍感欣慰。
按照投资行业的惯例,投资者都会为自身的巨额投资设定保护条款。因贝恩同意了维持大股东股权基本不变的融资方案,故在公司治理上,他提出了要求进入三名董事的条件。贝恩投资国美不仅看重的是网络价值,更看重的是能让这个网络保值、升值的管理团队。因此在贝恩投资协议中也明确地规定了若核心团队成员三人中的二人离开公司,才有可能启动投资协议中的保护性条款。当时在谈判过程中,管理层认为这个条款不会有被触发的机会。在一般投资协议中普遍的做法是投资者往往锁定的只是公司的第一把手。2005年华平投资国美时,也有类似的条款。相比之下贝恩的条款已使公司的风险降低很多。最近一些媒体将之渲染成为交易条款苛刻、存在阴谋等等一些无稽说法,实属颠倒是非,在此与全体国美同仁予以澄清。
贝恩融资的成功,银行的解冻,使得公司在2009年第三季度的业绩才开始起死回生并于而后的三个季度逐季攀升。2009年上半年销售额343。42亿元,利润7。97亿元;2010年上半年销售额454。26亿元,利润16。53亿元(以上两组数据均为上市加非上市的数据,属内部考核口径)。回顾到这里,我们不能不为我们有这样一支凭借智慧和勇气冲破危机、战胜困难、使国美电器至今仍能立于中国家电零售连锁行业第一的员工队伍而倍感荣耀。虽然2009年上半年公司内外危机曾经将我们推向了濒临破产的边缘,使我们与竞争对手的差距被迫缩小,但我们坚信,有坚强的国美团队,有清晰理性的五年战略规划和公开透明的绩效考核奖励淘汰机制,有2010年上半年经阵痛调整后的出色业绩表现,国美与竞争对手将再度拉开距离,我们每位国美人已经做好了再度发力的准备!
三、关于“慷股东之慨,不按业绩考核,盲目给部分管理人员发期权,变相收买人心”之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