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儿离山近,小满印象最深的是去登太子峰,海拔三千多米,雨雪交加,她老爸在溪流里捕鱼,烤熟了,他俩就着树上的鲜果美滋滋地吃。小满还带回一朵雪莲花。尤其小满爷爷是特级厨师,她老爸深得真传,只是厨房被她老妈垄断,一旦她老妈出差,她老爸就做红烧兔头,用十余种纯天然的中药材,经过十余道工序做成。
“红烧兔头的吃法也有讲究的,掰开来,先吃舌头后吃腮,稍后吃眼睛,最后才把兔脑挖出来吃。”小满如数家珍。
小满妈妈却把小满当成自己的独立产品,无疑她是爱小满的,小满是她生命中至大的希翼。每年北京的行程里她必然带上小满,微笑的、略略有些谦卑地将小满逐一介绍给姑姑家身份尊贵的客人们:
“这是我女儿左小满,以后有机会拜托您多多提携提携她,这孩子是很聪明很勤奋的,最懂得知恩图报了…”
说这番话的时候,小满妈妈不由自主地像日本女人那样躬身弯下腰去,人家往往会被她脸上那急切卑微的表情弄得不知所措,连连摆手说别客气别客气。妈妈又下死劲地把缩在身后的小满拽出来,要她给叔叔或是伯伯敬个礼。小满窘迫得狠不能立时三刻蒸发掉,她怕死了妈妈的口气,像旧社会的荐头店给资本家推荐小工。
考上大学那年,小满妈妈在小镇一间酒店订了位子,大宴宾客,广而告之。席间侍者送上的尽是洋酒,一瓶接着一瓶,源源不绝。小满妈妈像灌白开水的那样喝法,频频与小满碰杯,醉意迷离地说:
“好、好好、加油,将、将来出国留、留学去,嫁个好老公,妈妈没能享、享上的福,你都、都得享一遍去…”
小满妈妈喝得烂醉如泥,酒精中毒,陷入深度昏迷,被紧急送往医院抢救,好歹把命拣了回来。这消息倒是以匿名的形式上了第二天的晚报。
我们吃着米洛孝敬的橄榄,听着小满的故事,随着情节发出应和的感叹。那是一些无聊的午后,没课,午觉睡得昏昏沉沉,而时间漫长如永生。我和姿姿挤在小满小甘的下铺,舌头的味蕾被橄榄弄得麻木。
单纯的小甘受到感染,也开始自暴隐私。小甘的家就在本市,踩脚踏车不过半点钟路程,但她坚持住校,那是她活了二十年唯一与父母憋着劲犯别扭的一件事儿。挣扎得神形俱伤了,她这校总算是住下了,可连累她母亲成为“通勤生”平均两天跑一趟学校,给她送各种炖菜、点心,那结实的分量好象小甘是饥荒地带逃出来的灾民。但小甘妈妈与小满妈妈截然不同,她的到来是我们的节日,她从不亲自露面,美味的食品只是托付守门的阿姨送上来,供我们大快朵颐。
小甘告诉我们,她的父亲在退休前是物理研究所里贡献卓著的高级研究员,所里特别分配给他们家一处带小院的平房,古朴简约,院子里除了石头小径,全是地衣类植物,绿森森的,忧郁的影子一直潜入屋中。小甘这样年纪的城市女孩,通常是在局促的公寓楼里长大,没什么机会见识这种江南风韵的小院落,是以少年时她的玩伴最向往她的家。
“小时候不懂事,以此为荣,长大以后,有些害怕同学去我的家里了…”小甘停住。
“难怪你从不邀请我们。”姿姿一径地笑。
“因为我妈妈,时常住医院。”小甘的眼睛有些湿。
小甘妈妈进了医院,小甘爸爸就负责料理家事。厨房里水声哗啦呼啦响,小甘爸爸手忙脚乱地清洗鲫鱼,切好的葱花七零八落地躺在案板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