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藏金锁犹寻玉,莫把假来认作真。
说了两次,被湘云听见了,学与宝钗。宝钗啐了一,扭脸不理,却也不禁心猿意
,思前想后,念及贾宝玉忍心撒手,一派绝情,又气又恨,暗想:“小时候遇见那个和尚,给了我这个金锁,一再叮嘱:须得遇个有玉的方能相
。及在府里遇见他,看见那块玉,只当应了和尚的话,况且又是娘娘赐婚,遂再未有他念。如今他便这样一走了之,连玉也扔了,那番话岂不落空?这玉倒又落在甄宝玉手上,竟不知哪个是‘真’,哪个是‘假’?若说有玉的便能相
,却又必定要是衔玉而生的那个才可呢,还是送玉而来的这个才是?”如此想了两回,又自己啐自己
:“我已是嫁了人的人,云儿不过换了庚帖,已知
守贞立节;何况我
门三年?虽则假凤虚凰,到底名媒正娶,如何竟可有这些胡思
想?”从此平神静意,心无杂念,飞尘不起,此前原已不肯轻易往前院来的,自从甄宝玉住了书房,索
更禁足于二门了。
的,也不敢擅离,在那里守了半日,不见人影。便又各找了一回,依旧不见,才知
确是走了,却不知为何把玉留了下来。我想这原是他至贵重要
之
,丢了如何是好?记着他说过住在京郊紫檀堡,便一路寻了来,在村
遇见蒋相公,才知
贾兄并未回家,及
托蒋兄致意时,又因这件事关系重大,不得不上门求见二
,当面
付,还望勿以冒昧见责。”
及后来湘云来见了,也觉纳罕,叹:“从前常说,倘若二哥哥不耐烦时,倒可以找那个宝玉一同淘气去;如今到底那宝玉来了,二哥哥却又走了。难
当真是‘既生瑜,何生亮’,两个宝玉必定不能同在的不成?”说得宝钗益发伤起心来,暗说:“我薛宝钗好命苦也,历尽艰难嫁了这个
王,说是‘金玉良姻’,谁知竟
了整三年的
月夫妻,影里郎君。如今更索
连个影儿也不见了。”想到影儿,便又想那甄宝玉与他活脱脱一个影儿里拓
来,终究不知是何天机?
袭人听了这一句,不知如何,心里便像被刀猛剜了一下似“嗷”一声哭了
来;麝月想到终
落空,便也大哭起来;便连蒋玉菡也在一旁拭泪;甄宝玉看见他们这般情形,也觉怜悯,暗想:“贾宝玉有如此
妻
婢相伴,竟然忍心舍了家不回,真可谓无情之至矣!”
宝钗见了玉,饶是心思沉着,也撑不住下泪来,哽咽
:“他留下这块玉,可还留下什么话么?”甄宝玉
:“不曾有话。”宝钗
:“他是打定主意要悬崖撒手的,所以连命
也弃了。那是不打算让我们再找他,别说找不到,便找得到,只怕也不是从前那个他了。”
那甄宝玉在京故旧原多,隔了几日,换了衣裳城来一一拜会,众人也都挽留他在京长住,又替他谋了个书记之职。宝玉虽不喜羁绊,然觉得抄抄写写倒也不甚劳神,便应许了,暂且安顿下来。袭人见了,益发羡慕,闲时同麝月议论:“这位甄大爷倒比咱们二爷还识些时务,知
通
,倘若从前便见着这甄宝玉时,把他
了
,倒是一对儿。连妹妹的终
也都有靠。大家依旧相傍过日
,岂不是好?”又说是“假宝玉去了,真宝玉来了。焉知不是天意呢?横竖都是宝玉,或者‘金玉良姻’,原该落在他
上也未可知。”
彼此对着伤一回,那蒋玉菡
劝又不好劝的,到底还是薛宝钗先收了泪,向着甄宝玉重新施礼
:“先生不辞路远,送还拙夫佩玉,盛情之至,敢不敬献刍荛,略洗风霜。就请略坐片刻,即备薄酒,还有劳蒋相公代为作陪。”甄宝玉忙还礼
:“有劳嫂嫂亲自下厨,宝玉愧不敢当。”宝钗听他自称“宝玉”不由心里又是一痛,忙掩面转
,向后院疾走。袭人、麝月都忙跟着。便留蒋玉菡在厅里,陪着甄宝玉用茶。正是:
转腊尽
回,宝钗生日将至,因在孝间,原说过不办。争奈薛蝌、岫烟都说要上门为
祝寿,薛姨妈自宝钗搬来紫檀堡后,还从未登门,如今听说宝玉抛了家,益发不愿女儿寄人篱下,也要借机劝说女儿回家,因也约了这日来访。宝钗
话说那袭人见甄宝玉与贾宝玉一般形貌,遂屋及乌,调唆蒋玉菡留下甄宝玉来;那蒋玉菡亦与甄宝玉一见如故,
不得留下他来
伴,便果然同甄宝玉说了;甄宝玉却也称许蒋玉菡人
*,
情温顺,且狼
了这许多年,也正要找个地方落脚,休养生息,便欣然允诺,暂在前边书房里住下。袭人日常送茶递
,越看那甄宝玉越似贾宝玉,不免有望梅止渴之意,画饼充饥之思,相待十分亲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