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辰劝阻道:邢是武王的后代子孙。京相播说:现在野王县西北三十里,有旧邪城,就是邢台。现在老城坐落在太行南路上,道路就通过城中。汉武帝把这里封给李寿,立为侯国。邢水又往东南流经孔子庙东面。庙内庭院里有碑。魏太和元年( 477 ) ,孔灵度等鉴于旧殿宇破败零落,向上级申请修复。野王县县令范众爱、河内太守元真、刺史咸阳公高允,向朝廷上表申请重修,在庙中立碑记载此事。治中刘明,别驾吕次文,主簿向班虎、荀灵龟,以为孔子是大圣人,碑颂之类形式是不相称的,应该立个碑记才对。说:仲尼因大道得不到推行而伤感,想北上去投赵鞍,可是却听到他杀了鸣铎,就掉过车头往回走。到后来,晋人追思他,就在太行岭南为他立庙,这大概就是从前孔子往回走的地方。我按诸子书及史籍中都说仲尼临河叹息,说:我不能过河,大概也是命中注定的吧!并没有说在太行山掉转车头。碑文说:鲁国孔氏,在洛阳做官,居住在庙下,主持祭祀。这样说才对了。因孔氏迁居到山下,追思起先世的圣人,所以立庙维持祭祀。这也正像刘累迁移鲁地,就在山上建立尧祠一样,并不是说孔子在这里掉转车头。邪水往东南流经邪亭西边。京相蟠说:又有亭在台的西南三十里,但现在此亭在邢城东南七八里,那是京相瑶说得不对;或者还有别的亭,那就不清楚了。水又南流,注入沁水。沁水往东流经野王县老城北面。秦昭王四十四年(前263 ) ,白起攻打太行,切断了道路,于是韩国的野王投降了。秦始皇攻占魏国东部土地,设置了东郡。卫元君从淮阳迁移到野王,指的就是此县。汉高帝元年(前206 ) ,这里是殷国,二年是河内郡,王莽则称郡为后队,县叫平野,是魏怀州刺史的治所。皇都迁到洛阳后,又撤去了州,恢复河内郡。沁水北岸有华岳庙,庙旁柏树成丛,有数百株,面城临水,背依山冈,水岸上满眼一片青葱,是很可玩赏的美景。华岳庙是怀州刺史顿丘李洪之主持修建的。庙前有碑,是和平四年(463 )河内郡功曹山阳荀灵龟所造,天安元年(466 ) 所立。沁水又东流,朱沟支流注入;又东流与丹水汇合。丹水发源于上党高都县老城东北的山冈下,俗称源源水。《 山海经》 说:沁水东边有一片树林,名叫丹林,丹水发源在这里。说的就是这条水。丹水从源头往东北流,又转弯东流,左边与绝水汇合。《 地理志》 说:高都县有莞谷,是丹水的发源地,往东南流入绝水。绝水发源于法氏县西北的杨谷,所以《 地理志》 说:杨谷,绝水发源在那里,往东南流,左边汇合了长平水。长平水发源于长平县西北的小山,往东南流经老县城,就是法氏的长平亭。《 史记》 说:秦国派左庶长王屹去攻打韩国,夺取了上党,上党的百姓逃到赵国去。赵国驻军于长平,任廉颇为大将,后来又派马服君的儿子赵括去替换他。秦国暗里派了武安君白起去进攻赵括,赵括的四十万军队都降了白起,白起就在这里把他们统统活埋了。《 上党记》 说:长平城在郡的南边,秦的营地在西边,两国军队都一起喝这条溪涧里的水,相距不过五里。秦军活埋了赵国兵众以后,又把他们的头颅收集起来在营地中筑起高台,高台利用山势而建,高高拔地而起,现在还叫它白起台。城的左右两边,沿着山边,横过低地,南北五十来里,东西二十余里的一带地方,全是秦赵的旧营垒,壁垒的遗址还在。汉武帝元朔二年(前127 ) ,把这里封给将军卫青,立为侯国。水往东南流,注入绝水。绝水又往东南流经法氏县老城北面。《 竹书纪年》 说:晋烈公元年(前415 ) ,赵献子在法氏筑城。绝水往东南流,与法水汇合。法水发源于法氏县西北的法谷,往东流经一座老城南面,俗称都乡城。又往东南流经法氏县老城南面。世祖建武六年(30 ) ,把这里封给万普,立为侯国。法水又东流汇合于绝水,往东南乱流进入高都县、在右边注入丹水。《 上党记》 说:长平城在郡治南边山中。丹水发源于长平的北山,往南流。秦军活埋了赵国兵士,流的血把水都染红了,因而俗名为丹水,这真是胡说八道。丹水又往东南流注入丹谷,这就是刘越石《 扶风歌》 中所说的丹水。《 晋书。地道记》 说:县里有太行关,丹溪就是太行关的东谷,道路由这里通出去,就不再从关那边走了。丹水又流经两个石人北边,石人各在一山,前后相望,南面是河内,北面是上党。二郡就以两山为分界。丹水又往东南流过西岩下面,岩下有一股强劲的泉流,大如巨轮,汹涌而出,深不可测,整条河中,萍藻菱芹之类水草绿油油的一片,即虽是严寒的冬天,也还是生意欣欣,毫无改变。丹水又南流,白水注入。白水发源于高都县老城西面,就是所谓长平白水,经东南流过天并关。《 地理志》 说:高都县有天井关,蔡琶说:太行山上有个天井,关口就在天井北面,于是就以天井为名了。所以刘散《 遂初赋》 说:奔驰在险峻的太行山,进入那高高的天井关。太元十五年(390 ) ,晋朝征虏将军朱序在太行山大败慕容永,派兵到白水,离长子一百六十里。白水又东流与天井溪水相汇合。溪水发源于天井关,北流注入白水,人们称为北流泉。白水又往东南流,注入丹水,汇流处称为白水交。丹水又往东南流出山间,流过郑城西面。癸肠城在山边,俗称期城,其实不对。司马彪《 郡国志》 说:山阳有鄂城。京相潘说:河内山阳西北六十里有鄂城。《 竹书纪年》 说:梁惠成王元年(前369 ) ,赵成侯僵、韩露侯若,进攻我国的葵,说的就是此城。丹水又向南弯,向西转,分出一条光沟水。丹水又往西流经苑乡城北面,向南弯又转回东边,流经城南,往东南注入沁水,汇流处称为丹口。《 竹书纪年》 说:晋出公五年(前470 ) ,丹水断流三日,幽公九年(前425 ) ,丹水涌出,互相冲激,说的就是这条水。沁水又东流,光沟水注入。光沟水上口承接丹水,往东南流,界沟水分支流出;又南流汇入沁水。沁水又往东南流经成乡城北面,又往东流往中都亭南面,在左边汇合了界沟水。界沟水上口承接光沟,往东南流,长明沟水分支流出,又往南流经中都亭西面,然后南流注入沁水。
又往东流过州县北边,
州县就是旧时的州。《 春秋左传》 :隐公十一年(前712 ) ,周王把州赐给郑国。“… 昭公三年,晋以州田赐公孙段。后来韩宣子迁居到这里。有白马沟水注入。白马沟上口承接白马湖,白马湖又名朱管破,破湖仁口承接长明沟,湖水往东南流经金亭西边,分成二条:一条往东分出,叫蔡沟;一条往南注入沁水。又往东流过怀县北边,
《 韩诗外传》 说:武王讨伐封王,到了邢丘,把邢丘改名为怀。春秋时,赤翟攻晋包围了怀。王莽改为河内,是旧河内郡的治所。从前属三河地方。韦昭说:河南、河东、河内合称三河。县北有沁阳城,沁水流经城南往东流去。
又往东流过武德县南边,又往东南流到荣阳县北边,东流注人河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