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疲力尽,气都喘不过来,浑身麻木。所以途中遇到大城市,你自己也不知道哪样好:是再受点罪,快点到达目的地,还是放出去进递解站,稍微松快一下。
但是你瞧押解队忙碌和奔跑起来。他们穿好军大衣走出来,用枪托敲打地板。这表示他们要全体犯人下车。
他们先在车门踏板前面围成一个圆圈,你刚一从踏板上掉下去、摔下去或滚下去,他们马上从四面八方震耳欲聋地朝你齐声吼叫(这是专门训练出来的):“坐下!坐下!坐下!”几个人同时朝你喊,又不让你抬头看,这种手法具有很强烈的效果。好像在挨炮轰的情形下一样,你不由自主地龇牙咧嘴,手忙脚乱(你忙着到哪里去?),低低地弓着身子,赶上先下车的人们,和他们坐在一堆。
“坐下!”是一个很明确的口令,可是如果你是个初来乍到的,你还不明白它的意思。在伊万诺沃车站的待避线上,我听到这个口令的时候,正抱着手提箱(如果箱子不是在劳改营里做的,而是外面的产品,它的提手总要拽断,而且总是在最要命的时候)往前跑。我终于把箱子放到了地上,也没有看别人是怎么坐的,就在箱子上面坐下了。我的军官大衣还不太脏,下摆还没有剪短,总不能穿着它坐在枕木上,或者坐在浸透臭油的沙子上吧!押解队队长——红润的脸蛋,厚实的俄罗斯面型——大步跑来,我都没有来得及弄明白他这是为什么,要干什么,就见他显然是要用那只神圣的大皮靴惩办我的罪大恶极的脊背。可是不知是什么阻止了他,——他竟然不可惜那擦得担亮的靴尖,朝我的箱子猛增一脚,戳破了箱盖。“坐一下!”他给了一句解释。这时我才忽然发现我像一座塔似地矗立在四周的犯人们中间。还没有来得及提出“该怎么坐?”的问题,我自己就已经明白了该怎么坐,于是就像所有的人一样,像门前的狗、门后的猫一样,穿着我那心疼的军大衣一屁股坐在地下了。
(这只箱子我保存了下来。现在每当看见它的时候,我惯于用手指抚摸它的破口。它的破口不会愈合,不像身上的和心上的伤口。东西比人们更有记性。)
这种坐法也是有讲究的。如果屁股坐在地上,两膝势必抬起,重心移到后面,这样就不容易站起来,更不可能一跃而起。而且坐下来的时候要求我们挤得更紧些,使我们互相妨碍。如果我们想全体一齐向押解队扑过去——趁我们慢慢活动的时候就可以先开枪把我们解决掉。
让我们坐在这里,是为了等待“乌鸦车”(它分批运人,一次是拉不完的),或者是为了步行押送。他们尽力找隐蔽的地方安排我们坐等,为的是少让外面的人看见。但有的时候很难堪地直接把我们放在月台上或者空场上(在古比雪夫就是这样)。这对自由人是一场考验:我们倒是以毫无愧色的眼光坦然自在地上下打量着他们,可是他们该怎样看我们呢?以仇恨的目光?——良心不允许(因为只有叶尔米洛夫之流才相信人们坐牢是因为“作了案”)。以同情的目光?要是有人把你的姓名记下来呢?也会判上几年的;简单得很。于是我们骄傲的自由公民(“念吧,羡慕吧,我是苏联公民!”)垂下自己有罪的头,竭力根本不看我们,好像这儿是一片空地。老太婆们比别人勇敢:已经没法把她们变坏了,她们连上帝都信呢。她们从不大的长方面包上掰下一块扔给我们。还有刑满释放的劳改犯(当然不是政治犯)也不害怕。老劳改犯们知道这么一句话:“没进去过的——都要进去,进去过的——不会忘记。”你看,他们扔过来一包纸烟,为的是下回坐牢时也有人扔给他们。老婆婆手没劲,面包不到地方就掉下,而纸烟在空中打个弧旋直接飞进人堆里。押解人员马上哗啦哗啦地拉枪栓——瞄准老太婆,瞄准善良的心,瞄准面包;“喂,老婆子,走开!”
神圣的、摔成两半的面包在尘埃中静卧,直到我们被驱赶启程。
一般说来,坐在车站的地上的时刻是我们最美好的时刻。记得在鄂木斯克,叫我们坐在两列长长的货车之间的轨枕上。这个夹缝里没有行人(一定是在两头布了岗:“不许过去!”我们的国民即使在自由的时候也习惯于服从穿军大衣的人)。天快黑了。是八月。阳光晒烫的站内的油污的卵石还没有变凉,它们烘烤着我们的屁股。我们看不见站房,可是知道它在列车后面不远的地方。电唱机放送着欢快的音乐,人群的嘈杂声连成一片。不知为什么,挤在蓬首垢面的人群当中,席地坐在这个偏僻的角落,并不觉得羞辱;听到我们这些人再也不会跳的属于另一世界的青年们的舞曲,也并不觉得是对我们的讥笑;想象着现在月台上有人在迎接谁,有人在送别谁,甚至手里还捧着花束。这是近似于自由的二十分钟:暮色渐渐浓了,天上的星星,线路上红的和绿的信号灯,都亮了。音乐声仍在响着。没有了我们,生活照样进行——我们甚至已经不再懊恼。
爱上这样的时刻,监狱就会变得比较轻松。不然,愤怒会使你爆裂。
如果把犯人赶到“乌鸦车”跟前去的那一段路程包含着危险性,比如说旁边有街道和行人,那么押解条令还规定有一个很好的口令:“挽臂!”毫没有侮辱人格的意思——挽臂!老头和少年,姑娘和老太婆,健康人和残废,都挽起手臂!如果你的一只手拎着东西,你旁边的人就挽住你这只手臂,而你用空着的手去挽别人。现在你们比正常的队列紧缩了一倍。你们马上觉得行动艰难。由于东西的重量以及拿得不顺手而使身子失去平衡。你们都像瘸子一样一步一晃。你们这一群肮脏、灰暗、怪诞的生物,像一队盲人似地向前移动,互相间做出假装的温柔——这是怎样一幅人类的漫画啊!
也许前面根本就没有“乌鸦车”也许押解队队长是个胆小鬼,他害怕路上出问题,所以才叫你们这样。你们就得拖着沉甸甸的东西,跌跌撞撞、磕磕碰碰地穿过整个市区,一直走到监狱。
还有另一个口令,这已经是鹅的漫画了:“抓住脚后跟!”意思是,凡是空着手的人,都要用两只手抓住自己的脚踝骨附近的地方。现在——“齐步走!”(喂,读者诸君,请放下书本,在屋里走走看!…如何?速度如何?能看到周围多大一块地方?怎么样逃跑?)诸位能够从旁想象出三四十只这种鹅类在一起的场面吗?(基辅,一九四0年)